注意力不好有生理原因与非生理原因之分。 生理原因——前庭觉失调导致的注意力障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原因主要是前庭觉失调引起的注意力障碍或注意力缺陷(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 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它是大脑门槛,前庭器官告诉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再通过脊髓椎体神经体系将信息传达到身体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缩和运动,再将这种肌肉和关节信息传回前庭和小脑,以此来保证身体的平衡。 如果前庭信息处理不良,身体便无法达成感觉的统合,就会造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摔倒、撞墙、心烦气躁、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都会扭曲,甚至有些笨手笨脚。 表现在学习上,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喜欢捉弄人、浮躁。上课不自觉的下位子走动,扭动身体,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嘴,不听指挥、不会做操、不爱写字和读书。喜欢爬高、绕圈子跑、旋转不晕,怕走平衡木等。 非生理原因 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在全体学龄期孩子之中仅占5-7%。但也有很多孩子表现得很散漫,不听大人讲话,容易溜号等,这样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 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延长的。1岁以下的婴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5秒,1岁半的宝宝对有兴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1分钟以上,3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约为5分钟,5岁平均约为6、7分钟。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三四年级的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 如果学习时间超过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孩子就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 2. 对所做的事不感兴趣。 这也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主要原因。不感兴趣自然不会集中注意力。0-6岁期间,孩子主要是右脑发育,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活泼、好玩的学习、游乐方式,枯燥的坐在一个地方,让TA们安静学习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所以孩子会老想着做别的事情,无法集中注意力,犯困,但如果让TA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又会表现出惊人的专注。 3. 社会性不足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社会性和注意力之间有关系吗?事实证明,孩子的社会性不足就很难在学习上集中注意力,尤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集中注意力。 社会性从广义上来讲,是指理解他人处境并与他人融入同一过程的特征。以上课为例,认真听老师讲课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其他孩子一起去学习和沟通就是社会性的体现。 社会性不足的孩子,常常无法接受老师的教授,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这是因为TA不知道自己应该像别人一样,即使不喜欢,也要忍耐,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 有时候,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时,能发挥专注力,但在需要遵守共同规则的课堂上却无法集中注意力。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遵守秩序与规则非常重要。 3-4岁时孩子会经历一个秩序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的遵守孩子的规则,同时告诉孩子社会的很多规则,也能增加其社会性。 4. 焦虑 成人在心乱、焦虑的时候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孩子也一样。在内心不安或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时,TA们就不能专注于学习。如果家长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批评孩子,很可能导致孩子焦虑,每次要学习时,孩子更担心、害怕,注意力更难集中。如果孩子对学习有焦虑,家长就要先帮孩子放下焦虑。 5. 精力过于旺盛 孩子体力好,喜欢东跑西颠,会被误会为散漫。这样的孩子会因为精力过剩而无法专注,尤其是在上午。这时,我们家长要考虑是否没有给孩子运动的时间,长期待在室内,让孩子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注意力涣散的改善方法 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不要一味把问题归于孤独症,我们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样,都存在小朋友的共性。要静下心来,观察孩子,找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定能得到改善。 锻炼孩子前庭平衡功能,提升注意力 不管孩子是否存在前庭平衡系统不协调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前庭平衡训练,都能帮助孩子提升协调能力,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 研究表明,对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训练应该从怀孕开始,胎儿在前三个月主要是发育大脑神经系统,但此时的妈妈都比较紧张地进行“保胎”而很少活动。有的孕妇在床上要躺好几个月,这些其实是不利于孩子前庭平衡系统发育的。 当时做的不正确也不要紧,现在,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以下运动都可以刺激孩子的平衡能力: 1. 旋转运动:旋转木马、旋转椅子、甚至让孩子在原地打转等游戏都有助于训练孩子的前庭觉。 2. 摇晃运动:大人保护下,让孩子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不同的姿势进行吊床等游戏。 3. 平衡运动:走平衡木、平衡板等。有些孩子喜欢走花坛、走边边等这也可以训练平衡能力。 4. 跳跃性运动:蹦床、翻滚、垫上运动等。 5. 儿童踏板车、沙坑、草坪、滑梯腹部爬行等姿势反应性运动。骑扭扭车、滑板车、自行车等也可以训练孩子的速度感、位置感和距离感。 6. 除此以外,跳绳、拍球、上下台阶、单脚跳等都可以训练孩子的前庭觉。 曾有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前庭觉,每天吃完晚饭,带着孩子去篮球场进行训练,每天玩不同的游戏,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专注度确实提升了很多。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 训练孩子注意力时,首先要尊重孩子,在孩子专注工作时不要打扰。我们常常看到,如果孩子玩某个游戏,而家长认为这个游戏“没有营养”时,就会去阻止孩子,甚至强行中断这个游戏,让孩子去做我们认为“有益”的活动,其实,这反而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当孩子投入做一件事时,只要这件事没有危险性,就不要去打扰TA。玩积木、玩泥巴……很多活动看似没有营养,其实都能帮助孩子的大脑发育。玩积木可以帮孩子建立空间感,玩泥巴可以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在玩中发挥创意与想法。 所以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孩子的行为,中途打断的方式更是容易导致孩子注意力涣散。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很多时候孩子无法专注于你教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方法无聊,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时,家长就要想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也可以问问老师的建议。 可以试试设计一些好玩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比如认字,用好玩的游戏取代枯燥的学习。用象形文字的变化,找字游戏、造句游戏等方法把认字变得有趣,孩子的兴趣就会高很多。 再比如教数学,死记硬背口诀效果往往会很差,你会发现孩子常常嘴巴在读,眼睛不知道望哪里。若改成游戏中跟孩子实际动手玩十以内的加减法,注意力就会集中得多,相对也掌握的更好。 因此,与其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发火,不如改变做法,用更有趣、好玩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后,自然容易集中注意力。 用游戏和图书提升注意力 游戏和图书也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现在有很多迷宫书、找不同、比大小、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等图书都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静下来,有时候甚至可以专注的玩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