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库 专家库 文章库 书籍库 招聘库 视频库
全国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康复机构认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库 > 自闭症诊疗 > 干预训练 > 注意力 > 正文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游戏训练教案

2024-05-21 15:54 次阅读
文章标签:孤独症     注意力     训练教案    
描述:孤独症儿童注意力游戏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精细动作锻炼与因果关系理解——投球游戏


年龄段:3-6岁


课程目标:


1. 帮助孩子通过将球投向垫子的活动,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

2. 通过游戏过程中的互动,让孩子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准备:


1. 1个抱枕垫

2. 2个小球

3. 可选:瓶子、勺子、弹珠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让孩子玩一会儿小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


游戏进行:

1. 安排家长或老师拿着抱枕垫在离孩子1步的距离处,让孩子把球投向垫子。鼓励他们尽量快速地投掷。

2. 如果需要增加游戏的趣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赛,看谁能够成功投放更多的球。


活动延伸:

- 如果孩子的表现良好,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例如,将抱枕垫换成瓶子作为目标,或者改用勺子舀弹珠来代替用手投放。这样可以进一步挑战孩子的精细动作技能,并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投掷方式。


总结:

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作能力,还能够在游戏中体会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因果思维能力。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活动名称:寻宝箱——触摸与感知游戏


年龄段:3-6岁


课程目标:


1. 帮助孩子通过闭着眼睛触摸物品的方式,提高他们对物体的触觉感知能力。

2. 通过触摸和感知的活动,训练孩子在闭眼状态下也能够准确地感知和识别物品。


教学准备:


1. 1个空箱子

2. 适量小球、小汽车、硬币、积木等小物件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家长先带着孩子熟悉一下箱子里的物品,依次拿出来摸一遍,让孩子对里面的物品有所了解。


游戏进行:

1. 孩子熟悉各个物品后,让他们闭上眼睛伸手从箱子里摸出不同的物品,并根据触感说出物品的名字,例如“这是积木”。

2. 如果孩子无法准确识别,可允许他们睁开眼睛看着物品再去摸索,以加深对物品的感知。

3. 经过多轮练习后,孩子会逐渐熟悉每个物品的触感,直到最终可以闭着眼睛摸出所有物品为止。


活动延伸:

- 当孩子能够成功识别形状差异较大的物品后,可以尝试使用外形相似的物品进行挑战,如足球和排球、卡车和工程车等。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区分不同物品的细微差别。


总结:

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孩子们能够在闭眼状态下准确地感知并识别不同的物品,帮助他们提高触觉感知能力。同时,这种互动游戏也有助于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促进感官发展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传悄悄话——注意力训练的趣味增加游戏


年龄段:4-7岁


课程目标:


1. 通过传话游戏,增加孩子们的注意力训练乐趣,培养他们的专注能力。

2.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并通过游戏加强亲子关系。


教学准备:


1. 无需特殊准备材料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爸爸和孩子先玩一会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进入游戏状态。


游戏进行:

1. 在孩子心情愉快的时候,轻声告诉他“冰箱里有西瓜和苹果,没有饮料”。

2. 孩子需要将这个信息以“悄悄话”的方式告诉妈妈。

3. 妈妈听完后说出孩子传达的内容,以检查正确率,同时可以根据传话的结果来改变“悄悄话”的难度和长度。

4. 随着游戏的进行,可以逐渐增加传话的难度,让孩子在游戏中更好地专注和思考。


活动延伸:

- 当孩子熟练掌握传话游戏后,可以边说边增加一些动作,如手势或肢体动作,来辅助理解“悄悄话”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传话的同时锻炼大肌肉的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动作感知。


总结:

传悄悄话游戏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训练乐趣,也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这种形式的游戏,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专注力,同时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一种有益的亲子互动游戏。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小牛推车——促进深感觉刺激与平衡性训练游戏


年龄段:5-8岁


课程目标:


1. 通过爬行活动,利用双手的支撑力刺激孩子的深感觉,帮助他们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并提高身体的平衡性。

2. 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同时增强亲子间的互动。


教学准备:


1. 滑板(可选)

2. 安全垫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让孩子趴在地板上,父母站在孩子后面,将孩子的双脚抬起,让其适应前行的状态。


游戏进行:

1. 孩子用双手支撑着爬行,父母抬着孩子的双脚慢慢前行,可以随时坐下来休息。

2. 如果孩子的体力不够,可以考虑将孩子的脚放在滑板上,减轻双手的压力。

3. 家长在后面推动的时候要缓慢,力量不要太大,以免孩子向前扑倒、摔伤。


活动延伸:

- 经过熟练的直线爬行后,可以尝试转弯和通过障碍物的爬行技巧,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全面地锻炼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总结:

小牛推车游戏是一种促进孩子深感觉刺激与平衡性训练的有趣方式。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还能够培养专注力和协调能力。此外,通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也有助于增强亲子关系,是一项有益的亲子互动游戏。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接数游戏——锻炼注意力和数字认知的趣味游戏


年龄段:4-6岁


课程目标:


1. 通过接数游戏,锻炼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数字和计算的认知能力。

2. 帮助孩子了解数字的排列顺序,并加深对数字的印象。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或纸牌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家长拿出数字卡片,吸引孩子起观察上面的内容,让他们对数字产生兴趣。


游戏进行:

1. 教孩子拿着卡片,逐一读出数字,首先让他们了解数字的排列顺序,并加深对数字的印象。

2. 家长说出几个数,孩子接着往下数出与家长一样多的数。例如,家长数 1、2、3,孩子数 4、5、6;家长数 7、8,孩子接下去数 9、10。

3. 在孩子理解游戏规则后,可以让孩子先数,然后由家长接着数。


活动延伸:

- 在孩子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可以逐渐加入简单的加减法,让孩子读数并说出结果,然后由家长再重复一遍。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基本运算。


总结:

接数游戏是一种有趣的方式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数字认知能力。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对数字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培养专注力和记忆力。同时,逐渐引入简单的数学运算,也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数学思维。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反向运动——训练快速反应能力的游戏


年龄段:4-6岁


课程目标:


1. 通过反向运动游戏,训练孩子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和提高其敏捷度。

2. 帮助孩子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指令,如向前、向后、蹲下、站起等。


教学准备:


1. 地面上画一条直线作为起点

2. 安全垫(可选)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让孩子站在起点上,让他们进入游戏状态。


游戏进行:

1. 家长担任指挥官,发布各种指令,比如向前、向后等。孩子需要在听到指令后尽快做出对应的动作。

2. 如果孩子动作混乱,父母可以用手指出方向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指令。

3. 可以逐渐增加指令的复杂性,如向前跳和向后跳等。


活动延伸:

- 当孩子熟悉了向前、向后等基本动作后,可以逐渐增加其他动作指令,如蹲下、站起、跳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全面地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总结:

反向运动游戏是一种锻炼孩子快速反应能力的有趣方式。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敏捷度,还可以认识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指令,培养专注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同时,通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也有助于增强亲子关系,是一项有益的亲子互动游戏。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谁的鼻子灵——气味辨别和注意力训练游戏


年龄段:6岁以上


课程目标:


1. 通过气味辨别水果的游戏,增强孩子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2. 帮助孩子发展对不同气味的辨别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感官认知。


教学准备:


1. 苹果、香蕉、桃子、榴梿等水果,切成小块

2. 不透明的口袋(如布袋或纸袋),用以分别装入水果,并密封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让孩子打开一个口袋,放到鼻子边闻一闻,不要让他看到里面的水果。这样让孩子保持好奇,同时集中在气味上。


游戏进行:

1. 孩子闻一闻口袋里的水果气味后,猜一猜袋子中放的是什么水果。

2. 如果猜不对,可以再试一次,或者干脆打开袋子确认是哪种水果,并记住它的味道。

3. 这个过程会帮助孩子提高气味的辨别能力,并加强对水果气味的记忆。


活动延伸:

- 加大游戏难度,可以尝试将气味不明显的食物放在不同的袋子里,进行更具挑战性的气味辨别游戏。


总结:

"谁的鼻子灵" 游戏是一个有趣的气味辨别游戏,能够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气味辨别能力。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水果气味的认知,还能够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同时,这种亲子互动方式也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按顺序找数字——提升注意力的数字训练游戏


年龄段:6岁以上


课程目标:


1. 通过数字训练表,提升孩子的数字认知和注意力。

2. 帮助孩子快速而准确地辨认数字,并提高对数字序列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数字表格或纸张,上面写有打乱顺序的数字1-30

2. 笔或者其他书写工具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让孩子认识数字后,给他们展示一张包含打乱顺序的1-9数字或者1-30数字的表格,让他们了解游戏规则。


游戏进行:

1. 让孩子从数字1开始,迅速地在表格中找到数字9(或30),并反复进行这个游戏。

2. 等孩子熟悉了1-9的数字后,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将30以内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在一张表里,让孩子从1开始找,一直找到30。


活动延伸:

- 当孩子熟悉了这个游戏规则后,可以增加难度,让孩子在边读数字的同时指出所找的数字。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注意力水平和数字辨识能力。


总结:

按顺序找数字游戏是一种有益的数字训练游戏,能够帮助孩子提升对数字的辨认和记忆能力,并培养专注力。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字,还能够提高对数字序列的理解能力。此外,游戏的不断增加难度也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数字认知能力。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词语侦探——提升注意力和听觉力的游戏


年龄段:5-7岁


课程目标:


1. 通过词语侦探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提升他们的听觉力。

2. 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辨认特定的词语或者词组。


教学准备:


1. 一张纸,上面写下多个带有特定字词的词语

2. 拥抱或其他奖励方式(如表扬)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家长在一张纸上写下多个带有特定字词的词语,例如“机”,然后念给孩子听。


游戏进行:

1. 当孩子认真听时,可以告诉他们特定的语音提示,然后读出一系列词语。例如,当听到有“机”这个字的词语时,孩子需要举手。

2. 家长可以多写几组带有相同特定字词的词语,当孩子全部做对时,家长要即时给予拥抱或其他奖励。


活动延伸:

- 逐渐增加游戏难度,比如听到“电器”时举右手,听到“学习用品”时举左手,这样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以及扩展他们的词汇量。


总结:

词语侦探游戏是一种有益的听觉训练游戏,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对特定词语的辨认能力,并培养其专注力与听觉感知。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辨认特定的词语,还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专注力和奖励制度的概念。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抓耳、抓鼻——训练听觉能力和注意力的游戏


年龄段:6岁以上


课程目标:


1. 通过抓耳、抓鼻游戏,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和注意力。

2. 帮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加强对口令的理解与反应速度。


教学准备:


1. 家长或老师需要根据口令指导孩子进行相应的动作,如抓住鼻子或耳朵等。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安排爸爸与孩子站在妈妈面前,排成一行。


游戏进行:

1. 当妈妈喊“3”时,爸爸与孩子做出抓住鼻子或耳朵的动作。

2. 当喊“1、2”时,爸爸双手在胸前按节拍击掌2次,孩子模仿爸爸的动作。

3. 妈妈喊完口令后检查爸爸与孩子的动作,看是否正确、反应是否迅速。如果反应慢或动作不对则为失败。


活动延伸:

- 可以逐渐改变口令,如妈妈喊“1、2”时,孩子依然按节拍击掌2次;而当妈妈再发出指令时,则换成右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鼻子,左手抓住右耳。这样可以增加游戏的变化性和挑战性。


总结:

抓耳、抓鼻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听觉训练游戏,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对口令的反应速度和理解能力。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听觉能力和注意力,还能够在家庭环境中享受亲子互动的乐趣。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更大、更小——理解大小概念的游戏


年龄段:4-6岁


课程目标:


1. 通过比较扑克牌中的数字,帮助孩子锻炼注意力和理解大小概念。

2. 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提升对数字大小的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1. 一副扑克牌,取出有大有小的4张牌,列成2排

2. 将游戏进行时需要的口令准备好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让孩子观察摆放在桌面上的4张牌,以便他们能够理解游戏规则。


游戏进行:

1. 孩子通过比较,迅速找出数字最大的那张牌。家长可用语音提示来引导孩子理解规则。

2. 孩子拿走这张数字最大的牌后,再从1叠扑克牌中抽取1张新牌,补充成4张,让孩子再挑选。

3. 家长可以随时变换口令,由找出最大的牌转换为找出最小的牌。然后拿走这张数字最小的牌,再随机抽取1张新牌作为补充。


活动延伸:

- 可以逐渐增加游戏难度,如要求孩子找出一组中第二大或第二小的牌,以及其他数字大小关系的比较。


总结:

更大、更小游戏是一个帮助孩子理解大小概念的有趣方式。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对数字大小的感知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游戏的变化口令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教案


课程名称:报数过“2”——数字概念与注意力训练游戏


年龄段:8岁以上


课程目标:


1. 通过报数过“2”的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力。

2. 帮助孩子在玩乐中理解数字规律,并加深对数字之间关系的认知。


教学准备:


1. 家庭成员一同参与游戏

2. 游戏时钟


课程步骤:


引导注意力:

- 全家人轮流说出从1开始的数字,遇到含有2或者2的倍数的数字时要喊“过”。


游戏进行:

1.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从1开始数数,遇到数字中含有2或者是2的倍数时,需要喊一声“过”。

2. 接下来的人继续报下一个数字,如果遇到20~29,就要一直连着轮流喊“过”。


活动延伸:

- 对于年龄稍小的孩子,可以简化规则,只要求遇到含有2的数字就喊“过”,比如2、12、22、32等。随着孩子逐渐熟悉游戏规则,也可逐渐引入更多复杂的数学概念以增加挑战。


总结:

报数过“2”游戏是一种锻炼孩子注意力和对数字概念理解的有趣方式。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对数字规律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应用数字概念,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此外,这种亲子互动也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NEWS 更多
平台服务电话: 400-100-7156
你好自闭症康复网 致力于打造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Copyright © 2016-2025 西安魔立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丨 陕ICP备13003440号-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路创新大厦6楼N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