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库 专家库 文章库 书籍库 招聘库 视频库
全国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康复机构认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库 > 自闭症百科 > 自闭症研究 > 正文

杰罗姆·布蒂诺(法):法国精神分析对自闭症的研究方式

2024-05-09 14:48 次阅读
文章标签:
描述:前 言大家好,我是杰罗姆·布蒂诺,今天我将要为你讲述关于儿童自闭症的内容,针对自闭症这个主题。首先要给大家做一个一般性的介绍,我将 逐个介绍每个关于自闭症作者的一些相关内容,从比较早期的关于自闭症的作者讲述的内容,一直到现代一些作者的内容。虽然在自闭症研究的范围内,北美的研究方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参考模式,但在此次讲座中,我将讨论 法国精神分析的研究现状。把法国的 热纳维埃夫·阿格(genevieve haag)博士,作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介绍给大家。以历史的观点来看,重新定位了与自闭症相关的问题之后,我们将了解几种对 热纳维埃夫·阿格博士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而有力的理论,然后再详细介绍她 的研究工作。1自闭症临床初级因素我们接下来讲关于自闭症临床初级因素的 第一部分。现在自闭症的病理学依然很神秘, 我们不知道它的病理学到底是怎么样的具体的内容,但是众所周知, 美国的卡纳(Leo Kann

前 言

大家好,我是杰罗姆·布蒂诺,今天我将要为你讲述关于儿童自闭症的内容,针对自闭症这个主题。

首先要给大家做一个一般性的介绍,我将 逐个介绍每个关于自闭症作者的一些相关内容,从比较早期的关于自闭症的作者讲述的内容,一直到现代一些作者的内容。

虽然在自闭症研究的范围内,北美的研究方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参考模式,但在此次讲座中,我将讨论 法国精神分析的研究现状。把法国的 热纳维埃夫·阿格(genevieve haag)博士,作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介绍给大家。

以历史的观点来看,重新定位了与自闭症相关的问题之后,我们将了解几种对 热纳维埃夫·阿格博士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而有力的理论,然后再详细介绍她 的研究工作。

1

自闭症临床初级因素

我们接下来讲关于自闭症临床初级因素的 第一部分

现在自闭症的病理学依然很神秘, 我们不知道它的病理学到底是怎么样的具体的内容,但是众所周知, 美国的卡纳(Leo Kanner)在40年代发现了幼儿自闭症。卡纳是1943年就职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专家,1943年他在大学教授的过程中提出了自闭症的概念。

利奥·卡纳(Leo Kanner)

同一时期另一个奥地利的儿科医生及精神病学专家叫做 阿斯伯格,大家应该听说过这个名字,在同一时间也发现了类似于自闭症的病症,他认为自闭症其中的一种形式,是其认 知能力被很好的保存下来。比如说我们发现的 天才自闭症,同样今天也把其中一种自闭症的症状叫做阿斯伯格症。

汉斯·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

我们发现在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症的两种症状中,有一些相似性或者是类似性,比如说 自我封闭倾向、固定的需求、语言障碍或特殊性的语言,这些都是当今被认知的一些临床症状。

保罗·尤金·布鲁勒(Paul Eugen Bleuler)

保罗·尤金·布鲁勒(Paul Eugen Bleuler)是一位瑞士的精神病学家,他以对精神病的研究和创造了“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而闻名,卡纳就是从这个瑞士的精神病学家鉴用了“自闭症”这个词。可见 自闭症这个词是从成人精神分裂框架描述的症状之一的中间发展出来的,同样也表示了自我封闭和病理性的退缩,简单来说自闭症其实当初是精神分裂症中间一个症状的名称,从这个名称分化出来的。

在最终确定自闭症这个病例之前,自闭症儿童在以前就曾经被简单的认为只是一种智力迟缓,或者被划分在幼儿精神分裂症包罗万象的类别中。因此这个与精神病患者相类似的术语,其实之前是被废弃不用了的。

至于病因学的问题已经在卡纳的工作中被提出来了,他同时也考虑了器质性来源的问题,以及器质性与主体间关系的一些作用。自闭症这个术语尽管仍然被广泛使用,但这个术语是经过发展总结出来的。 它在80年代被表述为“侵略性发展障碍”,然后在最近的《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第五) 》中,出现了引申的概念,指的是 自闭症谱系障碍

所以说 器质性部分呈现的解释,在当今这个专业范围内是被认可的。虽然今天还是仍然无法去精细这个症状的细节,也就是为什么现今“神经发育障碍”的术语被广泛使用的原因。这个术语使自闭症更侧重于残疾类的缺陷,而非精神病病理学的方面。

2

法国的研究现状

在法国,自闭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精神病,特别是重视病理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引发了一种人格结构的严重破坏。可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就忽视了器质性的病因。

在法国,可能提出一些假设,也许是 大脑发育的问题或者是 运动神经发育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很确切的病因学描述。问题就在于我们 没有办法在所有自闭症儿童的生理结构上面找到相同一个部位的病因。所以这也是一个问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儿童精神病学在法国的精神分析潮流中占据了一个主要的位置。当然很快人们对儿童的自闭症有了研究的兴趣,并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成功。虽然大量的精神分析家能够进行细腻的解释或者演说, 尽管当时的儿童精神病学的重要人物们都认为应该把这些孩子放入那些欢迎他们的心理治疗、教育和教学相关的机构中进行治疗,还是有一大批其他更加激进和鲁莽的精神分析家,比如美国的贝特兰,他们对这个问题有讽刺性的立场。简单来说他们并不赞同把自闭症的孩子放到一些心理治疗和教育教学相关的机构中,但是法国人认为应该要放进去。

他们这些人提出的病因学假设其实是 值得我们怀疑的。为什么呢? 他们假设自闭症儿童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泡沫中。为什么呢?是为了保护自己,以逃避幻想出来的杀手父母。当然了,如果这个假设出现的话,我们就会认为使这些父母失去了信誉。为什么自闭儿童会得自闭症呢?是父母的原因。这样就使这些父母成为了自己孩子精神病的罪魁祸首,这样一种假设。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理论却从来没有被质疑过,尽管对临床实践相对来说是无用的。法国当时的儿童精神病学家认为, 跟自闭症孩子更加积极的工作方式是保持一种中立而亲切的态度。同样他们也比较蔑视教育性的研究,热衷于把精神分析思想给理想化。他们认为只有精神分析才是唯一可以帮助这些自闭症孩子的支撑物,他们当时是有这种思想在的。

因此以上那些想法假设,当然到现在为止仍然在一些法国精神分析家圈子里继续传播。同样以上那些假设会引起很多人对精神分析强烈的不满。像往常一样,许多努力工作的临床医生,理论家、老师和研究员,仍然因为与这些灾难性说辞的知识者混淆在一起而感到不公平。同样因为在法国,很多人都反对精神分析治疗自闭症,很多自闭症的家长都很讨厌精神分析,因为刚才那些说法,他们认为自闭症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的错,使孩子得病了。

除了以上那些激进分子以外,就是所谓的他们认为只有精神分析可以治疗自闭症,我们把他称之为“激进分子”。阿格博士通过创建了Cibabyr(听打)协会,在法国当前代表了一种比较流行的治疗机构。此协会是一个由精神分析家、心理治疗师,以及照顾自闭症患者的自愿者组成的国际协同组织,这是专门治疗自闭症孩子的一个协会。

3

精神分析角度下对自闭症的精神病理学研究:

重要的创始人

接下来要讲一下阿格博士思想的理论前提,他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又继承了哪些人的理论。在这里我们要提及几位对阿格博士工作有影响的作家,同时提出几点重要的理论观点。

① 梅兰妮·克莱 因

首先我们要谈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对阿格博士的影响。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

梅兰妮·克莱因的继承者们认为自闭症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位移民到英国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家梅兰妮·克莱因,开始进行自闭症的治疗,也许大家听说过她的“迪克”案例。

同样的克莱因也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者之一,并留下了重要的作品。她提出了一种婴儿早期精神生活的理论模型,这种模型在某些方面曾经被强烈的批评过。 她把婴儿生活的第一阶段命名为“偏执-分裂位”。她认为婴儿在很早的时候已经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同时已经很早就显露出一些幻想活动,并强调在这种前提下,这些幻想活动通过“破坏癖”和“焦虑”占据了主要的位置。

虽然刚才我们描述婴儿很早的一些幻想活动,看起来和自闭症的症状相距很远,但是“偏执-分裂位”的模型仍然带来了关于人格形成早期基础的初步研究的种子,这使思考自闭症问题和控制这种疾病显得不可或缺。

大家要注意,梅兰妮·克莱因不是自闭症的理论专家,她没有针对自闭症发明一些理论。但是她的理论模型使我们理解自闭症的机制,提供了一些不可或缺的灵感或者是基础。

② 唐纳德·温尼科特

唐纳德·温尼科特 (Donald. W. Winnicott)

对于阿格博士影响较深的另一个作家,或者我们把他称为儿童心理学家,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英国的温尼科特。温尼科特对于婴儿身上发生的早期焦虑有一些研究, 他认为一些原始的痛苦会在婴儿身上引发大量的紊乱。婴儿在这些大量的紊乱之间面临或者遇到了一些毁灭性的、无尽的罪恶、迷失及相同类型的体验。对法国后克莱因时代及自闭症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强调一下,虽然温尼科特不是关于自闭症的专家,同样他的理论和研究对自闭症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然了,即使自闭症儿童已经不是婴儿了,还是要集中关注他身上焦虑的本质,必须找出这些焦虑并进行阐释。然而温尼科特也曾经说过,所有婴儿生命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把心灵安装在身体里面。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自闭症儿童是在执行这个任务中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

因此 身体仍然是自闭症孩子异样感或者是焦虑以及无法修复残缺感来源的一个发源地。所以对于自闭症儿童,他的心理机制,所以的异样感也许都来自于身体。用白话来说,就是 自闭症孩子所有的焦虑、症状、身体碎片感的源泉,都来自于他对身体的感受。

这里强调一下,温尼科特同样也不是自闭症的理论专家,但是温尼科特的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自闭症孩子身上一些焦虑的成因,我们怎么去理解自闭症孩子身上的焦虑,温尼科特同时非常强调身体的问题。

自闭症的孩子对于自己身体的感受是有问题的,他们没有办法感受身体,孩子跟自己身体的感受是有一个断裂的。温尼科特说这个现象在最早期的幼儿身上都会发生,是每个孩子发展的过程,他们在早期对自己身体的感受是混乱的,到最后慢慢的把身体的感受统一起来,我们叫做“ 统觉”。虽然这不是主要针对自闭症的症状来说的,但是我们可以 借鉴温尼科特的这个理论, 帮助我们来理解自闭症孩子身上的一些感受、一些焦虑、一些症状。

③ 威尔弗雷德·路普莱希特·比昂

接下来第三位重要的,对阿格博士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是比昂。

威尔弗雷德·路普莱希特·比昂(Wilfred Ruprecht Bion)

比昂是英国的一位精神分析学家,群体动力学研究先驱。比昂对于阿格博士的影响更加直接一点,这位英国精神分析家更倾向于克莱因派。他曾经说明在正常的心理发展背景下,在婴儿的心理中存在着一种所谓的“贝塔元素”。

这些贝塔元素将会是感觉源动力起源的形式,是一些等待转变和象征化的身体状态。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母亲的心灵将为孩子给这些元素命名,即赋予意义。如果我们把这个理论植入到自闭症的框架中,可以发现孩子的心灵被具有侵略性的贝塔元素填满了。正是由于这个复杂的原因,使孩子的心灵转变受到了阻碍,在这种状态中无限期的停留在了身体上。孩子的心灵会无限期地固着在身体上,不再发展了。

还应该指出的是,比昂针对早期交互模式的内容与容器的辩证法做了很多工作,也就是指母亲的心灵是婴儿转变其原始体验的“容器”或者“变压器”。因为这一点,允许婴儿将这些原始的体验转变为思想。

同样在这里要强调一下, 比昂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精神病理学。他跟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起工作。为什么孩子会得自闭症, 他认为在这些孩子身上,感觉源动力的这个模式或者是变压器没有起到作用,没有使孩子把自己身上那些感觉转化形成一些图像,或者是声音。所以说在这个地方,孩子出现了紊乱,所以它进入了自闭症的一些症状中间。

一般情况下,在孩子心灵发展中,母亲将为孩子把一些周围的元素,或者是身体的感觉,转化成语言,为这些感觉命名。但是在自闭症孩子的身上,这个过程没有产生作用,孩子则是被一些贝塔元素完全填充了、侵略了、占满了,导致孩子没办法进入语言结构,没办法进入象征化的过程中。 他们没有办法把这些感觉制作成一些表象、制作成语言,所以他们就会进入这样一个病态的状况中。

④ 迪迪耶·恩奇

迪迪耶·恩奇(Didier Anzieu)

接下来另外一位作者影响这个阿格博士的作家叫做迪迪耶·恩奇(Didier Anzieu),他是一位法国的精神分析家。他以自闭症临床为基础发展了自己的中心概念,叫做 自我皮肤。通过这个中心概念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心回到弗洛伊德著名的自我概念上来,自我是先于身体我之前产生的,是一个表面的存在,同样的也是一个表面的投射。

恩奇在弗洛伊德自我概念上发展了这个概念, 自我赋予了第一个早期的表象,这个早期的表象是一个外壳,它的作用是支持现实中真实的皮肤。实现了第一个身体内部和外部的最基本的区分,正是这个区分形成了心理机制构建的基础。恩奇把这个外壳作为具有多个特征的呈现。

恩奇不是一个跟自闭症儿童工作的临床学家,他是跟成人一起工作的。他不是一个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专家,他是跟成人精神分裂症工作的。他在跟成人精神分裂症工作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精神分裂症病人身上有一个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混淆的问题,他们没有办法把身体内部或者外部做一个区分。

所以恩奇就认为,在精神分裂症的最初病理上来说,首先在他们制造第一个自我表象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办法构建一个完整的自我表象。有这个理论我们就会发现, 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在他们构造自我皮肤的过程中,要么就是没办法构建一个完整的自我皮肤,要么就是完全没有办法构建。在构建的过程中孩子没办法区分身体内部和外部,所以导致他出现这样一个病症。

同样的,我们估计他这个理论在我们跟一些儿童精神分裂症工作的时候,工作的重点就在于 帮助他修复他的自我皮肤的构建。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在跟这些儿童工作的时候,这个理论就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

当我们跟这些孩子工作的时候,发明一些 身体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清晰感受他的身体,比如说身体内部或是外部。正因为如此,跟其他一些病理性的孩子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跟自闭症的孩子工作我们经常给身体找一些中介,比如说这些孩子经常玩水,或是玩一些被单,披在身上把自己裹起来,或是把身体藏起来这样一些游戏。跟自闭症的孩子工作光用语言是不够的。同时我们还要在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给他披上被单或是把他包起来或是有一些身体上的接触。要有一些身体上的接触,语言是不够的,阐释是不够的。

⑤ 亚斯德·皮克

亚斯德·皮克(Ester Bick)

接下来我们讲另外一位作家,是亚斯德·皮克(Ester Bick)。她是一位英国的波兰女性精神分析家。阿格博士曾经受到过皮克本人分支为的 婴儿观察技术的培训。婴儿观察技术是由亚斯德·皮克发明的。这种技术的宗旨是培训精神分析家们如何进行一般性的观察,并且同时关注所有的非传统的交流领域。

婴儿观察技术并不是针对自闭症的孩子的,而是 针对一些正常的孩子。具体描述一下这种技术,婴儿观察技术就是 观察婴儿的目光和婴儿对于周围事物、环境和人物的一些感受反应,包括婴儿对自己身体感受的一些反应。这也可以解释在皮克的研究中明确的区分了自闭症和健康婴儿之间的观察方法,两个领域之间是没有任何混淆的。

皮克也强调婴儿身上皮肤的容器功能的构建。她更确切的认为,刚才恩奇讲的自我皮肤的概念,在早发性构建阶段,构建的失败在婴儿之后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婴儿为了可以感受到内部的一些东西,婴儿为了可以把一些原始的体验转变成思想,他们会试图构建第二层病理性的外壳或是皮肤。

这种不稳定的心理运作以及大部分的自闭症的刻板症,确实可以承担这种试图自我控制的功能,为了避免崩溃的感觉。简单来说 婴儿在第一时期建造自我皮肤的时候失败了,在之后的发展中他试图制造第二种外壳来避免这种崩溃的感觉,称为第二层病理性的外壳。

什么叫做第二层病理性的外壳?在第一阶段当婴儿构建自我皮肤,认作第一层外壳的时候他失败了,没有建造成功。所以在之后几个阶段里面,婴儿试图利用一些症状来建造第二层外壳,这个外壳称为第二层病理性的外壳。有些孩子感觉非常的不舒服,他对于内部的感觉没有办法统一起来,就觉得内部有一种躁动、兴奋,他没有办法平静下来。这个时候这些孩子就来回摇动身体,试图通过刻板性的行为使内部的骚动感平静下来。当然你看这有一个比较矛盾的点,他内部比较兴奋,他需要平静,但是通过身体的摇动来平静。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些自闭症的儿童,我们看到他总是跑来跑去的,从来不停下。如果这个时候把他摁着,不让他跑,他就马上崩溃掉了。为什么?好像这个儿童不停的转圈或是跑来跑去的时候,他通过身体的运动或者动作来构建他的第二层皮肤或是外壳,能够把整个支撑起来,能够统一起来。如果我们把他停下来,他们马上就会崩溃,尖叫、打滚,我相信如果有工作经验的人都可以看到。拥有第二层病理性的外壳不一定是自闭症,但是自闭症的儿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二层病理性外壳的事例。

皮克在自己的理论中更多提及了最原初的认同机制,叫做 “黏性的认同”,是 婴儿与他周围环境相接触的第一个象征化的形式。这种形式就好像两张黏在一起的纸一样,在第一个象征化的形式中,没有外部和内部的交流,或者在两个紧紧黏在一起的形式中是没有交流的,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把这个理论引入到自闭症的框架下去讨论。

对于正常的儿童发展的过程,第一步,孩子是把自己的身体和妈妈的身体黏在一起的,他们没有办法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妈妈的身体,好像是两张纸黏在一起的。在孩子心理发展后面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区分,首先把自己的身体和妈妈的身体区分开,然后对自己的身体内部和外部有一个区分。

刚才我们提到的最远处的认同机制,也称做为黏性的认同,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他有黏性的认同。举个例子,比如自闭症的孩子紧紧的黏在成人的身上,一刻不离的紧紧贴着,或者贴在周围环境中的某一个物体上面。我们把认同形式称为黏性的认同,就好像两张纸永远黏在一起一样。

同样亚斯德·皮克这位精神分析家也没有跟自闭症的孩子工作过,但是她发展黏性认同这个概念,帮助我们去理解或者阐释自闭症孩子的黏着的症状。

⑥ 弗朗西斯·塔斯丁

弗朗西斯·塔斯丁(F. Tustin)

另外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家叫做弗朗西斯·塔斯丁(F. Tustin),她是一位英国的女性精神分析家,是一位幼儿自闭症临床的先驱,与这类型的孩子有长期的精神分析工作的经验。塔斯丁是南美洲人最后入籍了英国,是一位英国人, 她写了四本著作,被认为是研究自闭症的基础读物。在法国一般与自闭症孩子工作的人都会去读,把它作为一种基础的教材。

在她著作中展现了非常详细描述的案例研究,同时也提出了几个主要的理论要素。她对自闭症患者在 身体意向构建方面的主要曲线非常感兴趣, 认为导致身体的某些感知觉和局部的能量投注出现困难,这些困难往往与一些严重的焦虑相互连接在一起。

什么叫做 身体意向构建的曲线?比如在一些自闭症孩子身上我们会发现,他对于自己身体的某个局部是没有投注的,什么样的投注呢?我们可以认为 在自闭症孩子身体上面,发现他对自己某个身体的局部没有能量的投注。比如我们知道口欲期、肛欲期,是有能量投注在身体局部的,但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发现没有能量的投注。

首先有两种情况,一种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在自己的身体局部,没有力比多式的投注。另一种情况恰恰我们发现,他们在自己身体的局部有病态的焦虑性的投注。 要么是没有投注,要么是焦虑性的投注。比如有些自闭症的孩子就非常害怕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被扯掉、掉落,或者他们感觉自己的内部有些东西在慢慢的流出来,在失去内部的一些能量这些东西。

比如有些自闭症的孩子非常害怕去厕所,非常害怕尿尿、拉便便,他们会认为我去拉尿或者拉便便,就会使自己身体内部变空,清空了自己的身体,里面什么都没有了。大家会发现这里面有两种情况,要么是对身体局部没有能量的投注,要么是对身体能量有局部的投射成为焦虑的源泉。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一些刻板性的行为,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个治疗的对象,因为这些刻板性的行为是为了试图平息一些焦虑来换取一些能量性的投注。

什么是 自闭症的客体?这些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客体是一些 实在的东西,并不像一般普通的孩子把玩具当成一种能量的投射,可以摸一些玩具。但是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有些孩子对一些金属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他们拿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了当玩具,而是为了制造一些噪音,或者一些动作,他就是为了平息焦虑。

举个例子,比如小孩玩汽车,大家经常见有孩子玩汽车,但是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他怎么玩汽车呢?他有两种方式,比如把小汽车放在嘴里面,拿牙齿咬发出一些噪音,或者是把汽车轮子放在自己旁边,让轮子不停的转动。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孩子把小汽车放在牙齿上咬,是为了让自己感受到身体的部分,他咬的时候能发现,自己的牙齿在这个地方,如果不咬的话就没有办法感受到自己的身体,身体好像是不存在的。当我们看到一些自闭症的孩子在这样玩汽车的时候,可能有些人说这是在玩,但这不是一个游戏,而是一种重复性的刻板行为。

对于弗朗西斯·塔斯丁,由于她的一些丰富的理论,后来她明白了,在跟自闭症孩子工作的时候,不能处于一个所谓中立亲切的工作位置,而是要更亲近孩子,给他一个抱持的态度。塔斯丁同样也指出,这是一种自体肉欲,不是自体性欲,自体肉欲在自闭症中获得了主要位置,导致孩子在大量的感觉中迷失了,而失去了在其它地方获得精神食粮的可能性。

这个地方强调了 自体肉欲和自体性欲。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一般正常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发展中都会经历一种自体性欲的阶段,相反,自闭症孩子没有发展出一种正常的自体性欲,他们完全掉落在一种自体肉欲中,没有办法统一各种各样的内部或者外部的感觉。

塔斯丁曾经也是阿格博士的督导,跟他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督导,所以我们会发现,阿格受到塔斯丁非常深的影响。

⑦ 唐纳德·梅尔蜇

唐纳德·梅尔蜇(D. Meltzer)

最后一位影响比较重要的是一位美国的精神分析家,他的名字叫做唐纳德·梅尔蜇(D. Meltzer),他与阿格博士是同时代的人,不幸的是在几年前刚刚去世。他也曾受到克莱因和塔斯丁思想的影响。唐纳德在80年代初出版了一部名为《自闭症世界的探索》,我不知道翻译成中文有没有,大家可以找一下。他在书中描述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同时也描述了四个案例的研究,我们在这些描述中看到了临床工作者对案例中的儿童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跟踪治疗。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也非常重要。

我们在书里可以看到精神分析家是如何长期跟自闭症孩子工作的,慢慢的我们看到自闭症孩子经过一个精神分析式的治疗,是如何发展的。他提出了自闭症儿童与时间和空间关系的问题,对于梅尔蜇来说, 自闭症患者的时间体验是循环的,没有时间指示,没有过去、现在和结束,以及对自己身体和多维世界的理解是二维的。所以对于自闭症患者,他们的时间不停地在循环往复。比如我们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会看到,他们这些刻板行为,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他总是不停地循环反复。

在自闭症孩子身上时间感,时间的概念,空间感对他们来说,他们的身体和周围的世界是二维的。所以我们回忆一下上述的黏性认同,在自闭症情况下是病理性的,导致自闭症孩子的感官紧紧黏贴在某些周围环境中,或者是有选择性的刺激上面。因为允许自闭症的孩子紧紧的贴到外部的客体或者物体上面,允许孩子感受到他身体内部的感觉,正因为如此,我们把它称为黏性认同。

这种紧紧黏贴在外部世界的客体上或者黏贴在什么上面,对于孩子的焦虑是有一定的防御价值的。只要孩子沉浸在其中,黏贴到某一个物体上面,他看起来就是很平静的,如果我们把他硬生生的分离开,他马上会非常焦虑、尖叫起来,陷入一个焦虑的状态。

梅尔蜇更进一步指出,在自闭症中有一个主要因素为 摧毁机制。梅尔蜇明确的指出, 这种病就是摧毁机制,阻碍了儿童的心理。综合所有不同感觉上面的意义,通常是那些允许接收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感觉,这对儿童整个心理发展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换句话说, 这种摧毁机制阻碍了儿童去统和所有的感觉,他的感觉常常是局部性的。

梅尔蜇的摧毁机制对于一些现在的认知理论有一些影响。比如说有些认知学理论专家就发明了一个术语,在自闭症孩子身上有一个缺陷,什么样的缺陷呢? 去中心化意义,什么意思呢?在自闭症孩子身上, 他没有办法统和所有的感觉,没有办法给这些感觉一些意义,有一个象征性意义上面的缺失,或者是缺陷。所以很有意思,在这个地方我们又会发现,精神分析理论和认知理论是有一个相同点的。

4

热纳维埃夫·阿格博士的理论介绍

现在要介绍一下阿格博士的理论,阿格博士是一位法国现代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家,她深受梅尔蜇、塔斯丁、皮克以及后现代克莱因派对自闭症研究的影响。她是自闭症和幼儿精神病,精神分析和治疗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临床实践者,她除了进行个体的工作,也在一个小组工作,跟自闭症的孩子,同样她也针对幼儿精神病工作。她的理论研究资料大多数以分散的文章形式发表出来,所以就很难获得。

热纳维埃夫·阿格(Geneviève Haag)

在阿格博士的职业后期出版了一本文集,把她所有零散的文章集合成了一个文集。这个人还活着,虽然退休了,但是她还在继续工作。这些经验,也就是以上提到过的,皮克的婴儿观察技术培训基础,同时她也有与婴儿拍摄影片的经验,阿格博士的工作临床是以皮克的婴儿观察基数为基础的。因此在她的理论中存在一种双重的影响,正常和病理的发展背景下, 她对孩子逐渐构建和整合自己的身体意象非常敏感。

在她的工作中涉及到另一个重要的术语是身体内部认同,这些认同属于身体自我和身体意象构建中的一些刺激元素。认同的观念意味着身体的某些部分,相对强烈的,而且是非常早期成为一些表象的投注对象,这些表象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位于孩子与母亲的互动,以及母亲早期照料的质量水平。

她的思想有点接近温尼科特的理论,其概念是身体意象的整合取决于这些链接因素,但也同样取决于婴儿的身体,链接因素就是婴儿和母亲身体的链接,或者是互动的链接因素,也同样取决于婴儿自己的身体,他的身体将被作为相同的链接因素,戏剧化的地点被投注。戏剧化的地点投注, 阿格强调了戏剧这个术语,她是怎么解释的呢?她说孩子将如何在身体的水平上组织第一种游戏形式,孩子将通过这种不引人注目的迂回的小方法,表达并象征化他与母亲的关系。我们可以观察到现在婴儿很早就开始这种游戏形式,换句话说, 她把这种游戏形式称为戏剧或者戏剧化。

随着孩子的发展,她认为在正常的儿童身上也可以找到一个黏性认同的发展过程,他是正常的,但是在一些病理性的情况下面,黏性认同可以发展出一整套的症状,所以说在一般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谓的黏性认同是以第一种发明游戏的形式出现的。

阿格博士区分了身体内部认同的三个关键的早期阶段。

第一个关键点是非常神秘和复杂的,非常难以描述,这是一种基础客体的构建,这是美国精神分析家和精神科医生吉姆斯的表达方式,她称之为基础客体的构建。这种客体的构建,组成了身体意象存在感和自恋的基础。它有助于避免这种客体的构建,有助于避免灾难和焦虑的感觉,特别是有助于避免那些无止境的掉落感。这个概念是婴儿建立了一种母亲抱持功能的原初表象,大家应该听说过抱持是温尼科特的一个概念,是对一个婴儿自己身体支持者的形象。这是身体意象最原初的核心,就是婴儿感觉到被支持,并把这种感觉呈现出来。

什么叫做被抱持的形象?就是母亲常常把婴儿抱在怀里,就是这个意象。意象意味着什么呢?这种意象解释了一种基础客体的构建。也就是说当妈妈抱着孩子的时候,你抚摸着他皮肤,跟孩子目光和目光的对视,包括温暖的怀抱,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原初的被抱持的感受或是体验,这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母亲把婴儿抱在怀里这样一个图像,或是这样一个意象可以隐喻一种感觉,母亲紧紧的把婴儿抱在怀里,并深情的注视着他,或是喂养他、照顾他。

这个意象里包括了各方面复杂的因素。第一,紧紧的抱着避免掉落,母亲皮肤和孩子皮肤的接触,他们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目光,所有因素汇集在一起,给婴儿带来一种重要的内在的安全感,这是人体意象的第一个核心。她整合了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连接经验的心理表象的客体。这种连接的表象问题,同样也形成了一种循环的形象。比如一种建立在相互渗透模式和循环关系的方式,这也被阿格博士称为 连接的辐射状和原初内容的结构。这就是自闭症孩子在学习语言时,在 是你、是我。是你、是我就是一个话语,游戏中浮现出来的循环。

解释一下这句话,什么是“ 自闭症孩子学习语言是你、是我”。在正常的婴儿发展过程中,他会发现跟母亲的关系是一个循环的流动的,是一个环形,是你、是我,是有一个对应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可以交流来去的。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他这个地方就出现了一个障碍,他没有办法去明白这是一种循环的、流动的关系。

所以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首先我们在他的治疗中为他提供一种基础客体的构建。首先修复了他这种基础客体的构建,才能个自闭症的孩子明白,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循环的、流动的。以上的内容,是对于正常的婴儿身体内部认同过程的第一个关键点。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正常儿童身上,从0-8个月大的时候发生。

内部认同的第二个关键点是,涉及到另外一种通过身体内部认同的身体的自我整合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发生在4-8个月的时候,发生了一种垂直分化的阶段,垂直分化有个解释,在婴儿4-8个月的时候,他意识到一种自己身体左边和右边的不同,左右两边是以他的脊椎为区分点,解剖学方面的差异为标准的。

阿格意识到 婴幼儿进行的一些类似游戏的行为,将左边的身体和右边的身体连接起来。这已经是 象征性表象的雏形了,不是一些婴儿尚未成熟的心理运动所造成的,所以我们 不可以把这些行为理解成是一些混乱的动作。比如说婴儿在体验到与母亲互动中产生的满足经验,当然这个满足经验不仅仅说母亲喂他、给他清洁,也有一些心理上的满足经验,他在跟母亲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心理或生理的满足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婴儿会抓住母亲的手关节,或者他也可能抚摸母亲的手关节,或是和这些手关节握一握把它放开。这些满足经验重新和一些母亲的在场连接在了一起,这是一种与手的戏剧连接在一起的象征化。

对于阿格来说, 左半个身体将等同于婴儿,右半边的身体将等同于母亲。脊椎轴可以象征父亲秩序的第三种功能。在自闭症患儿身上,我们观察到他们的半个身体黏和或是粘贴的现象,他们与成人的身体相对抗,或甚至没有任何肌体病变的情况下发生功能性的半身不遂。

我们可以观察,围绕着身体轴心对自闭症儿童来说很重要。好像他们在问自己,这两半身体是不是紧密的连在一起呢?这就是为什么某些孩子在探索一些问题的时候,把自己的背贴在门上,或他们会撕书。自闭症孩子跟婴儿4-8个月的时候有点像,比如我们会看到有些自闭症的孩子经常开门、关门,其实他们就有点像在4个月到8个月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在区分自己身体的左边或右边。他是以身体的脊柱为轴心,试图去区分空间感,或左边和右边。

自闭症的孩子跟这个阶段的婴儿遇到了同一个问题:如何把左半边的身体和右半边的身体黏和在一起形成整个身体?但是恰恰他们可能始终停留在这个阶段,没有办法完整的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把自己两个身体整合在了一起,他们恰恰卡在了这个过程中间,这就会造成一些症状。

第三个关键点是什么?大约从婴儿5个月开始,他们会从自己身体的周围,从高到底的同一个层次分化出丰富的感知觉。这个时候婴儿就开始对自己身体的下半部分发生兴趣,他们可能开始玩自己的脚或腿。我们会观察到婴儿这个时候以自己的腰部为分界,把身体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如果在上一个阶段,我们发现婴儿是通过手,比如他开始用自己的手握妈妈的手,放开妈妈的手,放开妈妈的大拇指,经常抓。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就会发现, 婴儿开始玩他的脚和腿,本质上来说这都与母亲连接在一起。你们会经常听到母亲说,这两天我的宝贝很有攻击性,他们经常用腿使劲蹬,会踢母亲一脚,或者是使劲蹬母亲,不是很高兴。在自闭症孩子身上,我们会经常发现他有一种行为。他不停的把自己的身体折成两半,好像在玩一个鞠躬的游戏一样,很奇怪。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对自己身体的下半部分发生兴趣,他通过这些动作,这些游戏,来证明自己的下半部分还和我的身体连在一起。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NEWS 更多
平台服务电话: 400-100-7156
你好自闭症康复网 致力于打造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Copyright © 2016-2025 西安魔立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丨 陕ICP备13003440号-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路创新大厦6楼N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