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诊断标准之一。
但是,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形式多种多样,可能让家长感到困扰和不解。比如:
有些孩子喜欢反复看洗衣机的滚筒转啊转;
有些孩子喜欢不停地转圈或者不断地看旋转的物品(如风扇等);
还有些孩子坚持每次去回家都要走固定的路线,换一条路就会大叫……
对此,有家长可能会问:“孩子的刻板行为具体都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怎么干预呢?”
一般而言,刻板行为就是孩子重复的、固定的、无明确意义的行为。
比如:摆手、捂耳朵、摇晃身体、拍手大笑、看圆形的物品、喜欢排列整齐……
这些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1. 刻板动作
这类行为包括反复甩手、玩手指、摇晃身体,甚至是自伤(如打头)。这种刻板行为最为简单直接,往往是一些肢体上的重复动作。
2. 刻板思维
刻板思维表现为某些固定的思维模式和顺序,比如积木必须搭成一条线,数数必须从1到10不能中断,讲故事只讲同一个,回家必须走同一路径等。这类刻板行为具有一定的思维秩序性。
3. 刻板语言
刻板语言包括简单的重复同一句话(有点像自言自语),唱同一首歌;复杂一点的可能会出现在表达上,比如所有的事物都用“打开”来描述,拿起苹果叫“打开”,画画也叫“打开”。
这种行为表现在孩子不能灵活运用语言,尤其句子组织能力较弱。
4. 刻板规则
刻板规则表现为孩子对特定规则的执着,例如比赛只能自己赢,否则无法接受;肯德基必须吃鸡块,没有就会崩溃;游戏玩熟练后,拒绝更改任何规则。
01 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闲着
当孩子独处或无聊时,他们往往会用刻板行为来打发时间,这反而会加重这些行为。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制定结构化的日程表,把孩子的一整天都规划好。
这样,孩子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活动,能有效减少刻板行为的出现。
02 寻找替代活动,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刻板行为时,家长应立即介入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如果孩子不停地摆手,可以教他玩手指游戏或者橡皮泥。
用有意义的活动来代替那些无意义的刻板行为,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生活,还能逐渐减少这些行为。
03 不停泛化
每次学习新事物时,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理解,以避免出现刻板行为。例如,如果我们用卡片教孩子认识猫,就可以带孩子去看真正的猫,看不同颜色的猫,让孩子听猫的叫声、摸猫的身体。
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孩子对猫的认知就不会局限于卡片中。
04 提高孩子的能力
其实,很多刻板行为的根源是孩子自身能力的缺陷。当孩子的能力提升了,许多刻板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例如,如果孩子总是走同一条路线回家,家长可以带他尝试不同的路线,这样孩子就能慢慢适应变化。再比如,孩子总是重复问同一个问题,当他们的理解能力增强后,就不再重复问了。
通过这些方法,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和减轻刻板行为。
声明:部分图文转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