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9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类以不同程度“社交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刻板行为”为核心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对其一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为了呼吁社会提高对自闭症的认识和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从2008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今年的4月2日,我们迎来了第14个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其倡导主题为职场融入-后疫情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在系列活动上表示,认为自闭症患者都无法生活自理,得终身由他人照顾是民众对自闭症常见的误区。实际上,经过科学干预,自闭症患者成年后亦可融入社会,甚至在工作岗位上能干得比普通人更出色。
自闭症患病率逐年攀升 及时正确的干预是关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具体来说,主要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5%左右,而我国的数据则约为0.7%,而且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
自闭症谱系障碍始于儿童期,往往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部分患者存在严重障碍,会因此致残,无法获得独立生存能力。
因此,邹小兵教授在活动上坦言,不少家长得知自己孩子确诊为自闭症的时候感觉“天都塌了”,并对孩子的未来表现得十分悲观,这也是民众对自闭症常见的误区。
“自闭症重在早发现早干预,通过尽早的、科学的,以研究证据为基础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可以减少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沟通和社会行为方面的困难,对自闭症人士及其照顾者的福祉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自闭症患儿长大了会怎样?专家剖析自闭症的六种结局
自闭症患儿是很多人眼中的“异类”,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往往需要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少人都会关心,这些孩子长大了会怎么样?是否真的终身都需要由他人照顾?
活动上,邹小兵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自闭症的六种结局:
1、无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终身照料。这是自闭症人士最差的结局,但通过及时和正确的干预,完全是可以被完全消灭的。
2、无劳动能力,但可居家或在机构实现生活自理。
3、在结局2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可在庇护下拥有简单劳动能力。在完善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这是几乎所有自闭症患儿都有机会实现的结局。
4、具有独立生活和简单劳动能力,能实现非竞争性就业。
5、具有独立生活、学习和一定支持下的劳动能力,即可半竞争性就业。
6、具有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即可与正常人一样竞争就业,也是自闭症患者最理想的结局。
邹小兵教授表示,能收获何种结局,与自闭症人士的病情轻重有关,也和诊断年龄、干预强度、干预方法、干预时间和患儿所处的整体生态系统有关。其中,家长在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另外,社会的关爱和接纳也有利于自闭症人士实现理想结局。
认识、理解、包容 让自闭症人士就业充满可能
今年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的倡导主题是职场融入-后疫情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谈到自闭症人士的就业,邱小兵教授认为,他们在就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缺点,而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
“在就业方面,自闭症人士的缺点是显著的,比如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缺陷,也难以适应变化的工作程序,还对工作环境中嘈杂的声音和多变的光线十分敏感。”邱小兵教授介绍说,“另一方面,他们的某些特点也可称为工作方面的优点,包括完美主义、诚实、注重细节、坚持和热爱工作等,尤其能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方面展现出特长。”
因此,适合自闭症人士的工作其实并不局限于传统的音乐和艺术领域。邹小兵教授表示,在认识、理解和包容的前提下,自闭症人士根据自身特点的不同,他们完全可以胜任多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可以成为优秀的调音师、IT工程师、广告设计师、编辑校对员、教师、研究员、畜牧专家、仓库管理员等。
但遗憾的是,目前自闭症人士整体的就业情况仍未如理想,就部分发达国家的数据来看,自闭人士的就业率远低于其他残障群体。
“传统的招聘方式和职场环境不利于自闭症人士走向职场,对具有半竞争性就业的自闭症人士而言,他们就职的渠道往往相当狭窄,这也导致大多数自闭症人士失业或严重就业不足。”邹小兵教授介绍说,“实际上,自闭症人士属于能力多样性的人才,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想他们更多地走向职场、走向自立,需要社会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国家推广包容性就业计划,让更多企业接受自闭症和相关人士,也需要大众理解和接纳职场中的自闭症人士。”
相信通过社会对自闭症认识的加强、家长对患儿的正确干预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支持,自闭症人士能迎来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