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库 专家库 文章库 书籍库 招聘库 视频库
全国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康复机构认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库 > 新闻资讯 > 自闭症教育 > 正文

自闭症孩子没有社交意愿,不关注人,这样培养才有效——

2024-05-27 16:05 次阅读
文章标签: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教育     孤独症教育     社交    
描述:作为谱系孩子父母,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这个标签后,立马投身去找玩伴、找托班……心想,既然你不看人,那我就天天让你看到很多人;既然你不和小孩玩,那我就找很多小孩和你玩;既然你封闭自己不和人交往,我就最大程度地给你创造社交环境……

文|雪妈





作为谱系孩子父母,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这个标签后,立马投身去找玩伴、找托班……


心想,既然你不看人,那我就天天让你看到很多人;


既然你不和小孩玩,那我就找很多小孩和你玩;


既然你封闭自己不和人交往,我就最大程度地给你创造社交环境……





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这么做的家长,10个里面有9.9个都会一无所获。


更让人难过的是,这样做的过程,对大人孩子来说都是巨大的消耗。





我们都很清楚,谱系孩子并非仅仅“不社交”这么简单。


如果在他不社交的阶段拉他去社交,他是会弄出很多事情的。


于别人,他可能会攻击、冒犯、抢夺、冲撞;

于自己,他可能会逃避、害怕、退缩、自卑。


对父母而言,自己的累一些、辛苦一些,一般都能承受;


但像消防员一样到处救火,不断地收拾孩子闯下的祸,这几乎在挑战全天下最难的工作;


还有更难的,就是面对“别人娃个个社牛,我的娃独自游荡;别人娃八面玲珑,我的娃一根筋到底”的那种极其强烈震碎灵魂的挫败感。


当真让人感到一败涂地,一蹶不振。




细心一些的家长,还会观察到更加富有挑战的深层困难:


别人都说多带出去玩就好了,可我却感受到,越出去,我的孩子越封闭、越不快乐、越敏感尖锐、越自我保护、越退缩逃避。


这究竟是这么回事呢?


以上难题可谓层层深入,一层比一层难!





其实归根结底,这些难题的答案只有一个:


孩子在没有社交意愿的时候,被拉出去社交,并不会帮助他进步成长。


相反,只会不断制造新的问题。





社交意愿,也就是“社交动机”——即孩子对人感兴趣、愿意关注人、喜欢和人交往。


这是他能够迈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实现从零到一的先决条件



社交意愿,也是社交能力发展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没有意愿和动机的社交,如同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没有灵魂的外壳、没有动力无法续航的机器。



此时,任凭大人再怎么努力创造社交环境,孩子都不会买账。


因为这是违背他内心感受、需求的事,也是和他当下的能力落差极大的事。






说到这里,你可能迫切地想知道:



什么时候,孩子的社交意愿才会到来呢?


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在当下帮助到他、支持到他呢?


请看以下分析:






01

社交意愿/动机的基础:需要





想一想,当我们成年人有动机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个动机来源于哪里呢?



比如,我们愿意去上班,这个动机的背后藏着我们的需要:


物质层面,我们需要赚钱、需要钱;


精神层面,我们需要体现自我价值,通过工作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同样,对幼儿来说,当他感受和体验过与人交往的乐趣,并且不断地被满足时,社交就成为一种本能的需要。






心理学观点认为,一个行为的产生过程为:


需要→动机→目标→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家长盲目地给孩子“创造社交环境”,只把关注点集中在了“目标→行动”的外部结果


而忽视了“需求→动机”的内在原因。






那么,什么情况下,孩子才会有与人交往的需要产生?


每次回答这个问题,我都会提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里面蕴藏着完美的答案:





图片





以上表格中,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个大的层次。


而且层层递进,只有下一个层次得到了满足,上一个层次才会出现。





越是低层次的需求,越是早出现;


随着心智成长、得到满足,会慢慢呈下降趋势;


上一个需求减弱时,往往就是下一个需求增强时;


心智越低的,越集中于低层次需求;心智越高的,越集中于高层次的需求。



而我们本文探讨的“社交需求”,属于“爱与归属”这个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与人连接)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发展路径,就是这么来的。





02

卡在底层需求上的孩子,无法突围





对那些没有社交意愿的孩子,我们做一个客观的统计分析,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共同点:



他们都被牢牢地卡在了底层需求上。




【1】、吃喝拉撒、感官体验探索、电子产品等最基础的问题都不顺利,长年因为与此相关的细节与父母拉锯战。在孩子心智极低的阶段,积累大量的心理创伤;



【2】稳定的养育环境、安全的依恋关系始终难以建立。家庭无法为匹配孩子的高需求而做出调整,让渡自己的感受去满足孩子。错过孩子可能破茧成蝶的最佳机会。



【3】不排除一种情况:父母和家庭尽了最大的努力,自身也不断地自我突破成长,去给到孩子最好的支持。但孩子受限于先天基因的锁闭,始终难以实现启动和跨越。





被卡住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从“他人”那里体验到的主要感受不是“善意、爱”而是“恶意、敌对”。


即便父母认为,我多数时候都努力去爱孩子、满足孩子了,只是为了他的健康成长,不能纵容,总要有底线吧?


但是,谱系孩子的高敏感、心智解读能力受损、认知理解发展落后等特点决定了,他们会数倍放大负向信号。


父母违背他的感受所做的每一件事,你以为给他减了1分,在他的感受里,已经减了99分。



感受不断减分,最终的结果就是亏空、匮乏。


就是底层需求坍塌,上层需求无法发展。


就是进一步防御、封闭。


就是一步步离父母更远、离他人更远,离社交更远。





对这些孩子来说,唯一的突破口,就在于父母的转变——全然呵护他的感受,从“如我所愿”转为“如他所是”,也就是“父母觉醒”:





从“为了你好,你不能……”转为“你的需求,都允许,妈妈负责兜底”


从“你应该……”转为“我可以想办法支持你”


从“我不愿意……”转为“我可以试试看”


从“不要……”转为“去吧,有妈妈在”


……







03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





回到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中来:


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底层需求上顺利穿越,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上去呢?



答案在下面:




✔️【1】无条件满足底层生理需求


停止对孩子的控制和限制,转化为允许、呵护、支持;




✔️【2】建立安全依恋关系,满足安全需求


尽力在孩子最需要的这几年,做出整个家庭的调整,为孩子提供稳定(时间、空间、内心状态)的陪伴和依恋对象;




✔️【3】和依恋对象建立亲密、稳定的情感链接及顺畅的交流互动(社交)关系


依恋对象(主要养育人)通过学习实践,自我成长,成为孩子的情感依托+能量加油站+情绪容器+陪玩伙伴+社交陪练(这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长过程,给孩子也给自己时间,循序渐进地来)







当然,总结为几句话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我们清楚走下去多难。



如果大家遇到困难和卡点迈不过去,请记得求助自己信任的对象,以免盘桓打转,画地为牢。







写在最后:




谱系孩子的社交,可以说是缠绕着每个家长的、挥之不去的心结。


但我们所走的方向,也许错了。


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把力气用在了提升他的社交能力上。


而忘记了,去培育他的社交意愿。

偏偏这一步,才决定了90%的成败。





希望看完今天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对小朋友一点兴趣都没有,请退回来,不要急。


请扎扎实实地做家庭陪伴,妥妥贴贴地做孩子最初的第一个社交对象。




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就能走出孤独。


这句话,同样适用我们的谱系孩子。【END】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NEWS 更多
平台服务电话: 400-100-7156
你好自闭症康复网 致力于打造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Copyright © 2016-2025 西安魔立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丨 陕ICP备13003440号-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路创新大厦6楼N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