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9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最早是通过《海洋天堂》这部电影了解到的,电影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父亲与一位患有孤独症儿子的故事。正是由于这部电影,孤独症被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人们形容患孤独症的儿童是“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
据世界各国报道,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在0.02%~0.20%之间,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时,整个家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家庭成员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以应对突然的变化。由于孤独症儿童给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带来的压力,家庭成员在心理和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国外有关于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同患孤独症的发生率为40%~90%,而异卵双生子同患孤独症的发生率为0~5%。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同胞孤独症患病率为10%~2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孤独症患者若合并有癫痫,其死亡率会增高8.3倍,女性患者死亡率高于男性患者。 由于胃肠道异常表现在ASD中较为常见,近年被认为胃肠道功能异常是ASD的共患病,把这类患者归为ASD的一种亚型。研究者们还发现,典型的ASD比不典型的ASD患者胃肠道症状多;有胃肠道症状的行为异常更明显,表现更严重,如果胃肠道症状不予治疗,ASD的行为问题可以从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到自伤。 这些发现提示,ASD与肠脑相互作用有关,至少与ASD中有胃肠症状的亚型有关。事实上人们早已认识到,各种原因导致胃肠道病理变化时,机体可出现行为问题,而当人们有紧张焦虑等情况问题时,机体也会产生一系列胃肠道问题。人体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在不同层面的联系和信息双向交流体系被称为肠脑轴。 目前认为,介导肠脑发挥双向作用的很可能就是肠道菌群,所以又被称为菌(微生物)-肠-脑轴(MGBA)。关于ASD病因的探索虽然在遗传方面有较多发现,但仅有15%的患者存在基因异常,而异常基因又没有一致性,所以单用遗传因素不能充分解释快速增加的ASD发病率。 因此遗传因素以外的ASD致病因素如MGBA失调、免疫调节异常、神经递质或信号传递异常以及环境危险因素等在AS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样一些机制的研究就都牵涉到一个回避不了的因素,就是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双向应答、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息息相关。 韩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Hangeun Kim教授研究发现,ASD患儿大便中梭状菌属比正常对照组高10倍,梭状菌属呈多样性其中有9种梭状杆菌为ASD患儿所独有;用万古霉素治疗ASD患儿艰难梭菌导致的慢性腹泻时发现,治疗期间ASD患儿的行为和社交评分有明显改善。 后续研究发现,ASD患儿肠道拟杆菌属高,厚壁菌门低,没有胃肠道症状的ASD患儿瘤胃球菌属、萨特菌属的细菌含量高。有的菌种菌株仅在有胃肠道症状的ASD患儿中存在。尽管并未发现ASD患儿菌属菌株的异常有明显的一致性,但是说明ASD患儿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群不同。 即使都是ASD患者,有胃肠道症状与无胃肠道症状的ASD也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也反映了肠道菌群在ASD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胃肠道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屏障机制调节环境与宿主之间的大分子运输的能力,并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网络一起,通过细胞间紧密连接控制大分子运输,保证机体健康。 试验发现,ASD患者的肠道基底膜IgG和补体C1q沉着,肠粘膜渗透性增加,维持肠粘膜细胞紧密连接的黏蛋白减少。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影响了ASD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只是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是肠道细菌代谢产物、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进入血液循环。 通过诱发免疫反应,影响神经信号传递,或直接与周围神经系统相互作用,或通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和行为。肠道菌群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产生5-羟色胺(5-HT)、褪黑激素、乙酰胆碱、儿茶酚胺、γ-氨基丁酸和组氨等神经递质、短链脂肪酸等脂肪代谢产物和氨基酸代谢产物。 如果肠道菌群异常,其代谢产物的种类、含量也会发生异常,通过肠嗜铬细胞、上皮细胞等表面的受体,激活周围神经系统的传入神经末梢,异常信号经迷走神经上行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机体异常行为。有研究发现,ASD患儿血液中5-HT浓度增高,中枢神经系统5-HT水平降低。 5-HT是肠道内关键的信号因子,80%~90%的5-HT受体存在于肠道中,在肠粘膜内充当促炎性反应调节器的角色。ASD患儿肠内5-HT系统异常可能是导致ASD患儿胃肠道问题的重要因素。在ASD的病理改变中发现大脑有炎症改变,患儿中有一部分发现有抗脑蛋白的自身抗体与过敏症状高度相关。 由于益生菌可以维持或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多样性,具有促进黏蛋白表达、减少细菌过度生长、调节神经递质5-HT、平衡免疫功能和抗过敏等作用,以及用益生菌在治疗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问题的有效性,让人们看到用益生菌治疗ASD的希望。不少研究者将益生菌引入到ASD综合治疗措施中,企图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改善ASD胃肠道症状及相关的行为问题。 有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有人类ASD特征表现的小鼠胃肠屏障功能有缺陷,并且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当用梦安舒重组基因活菌冻干因子治疗后,肠道通透性降低,改变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同时ASD相关的社交、刻板和焦虑症状、感知行为异常得到改善,使研究者们对益生菌治疗ASD更加充满信心。 巴西圣卡医院J.A.N.Machado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对相同年龄的60例ASD和40名健康儿童大便中肠道菌群和肠道状态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且在给ASD患儿服用梦安舒重组基因活菌冻干因子后发现ASD患儿的短链脂肪酸水平有所改变;服用3个月后发现,其代谢产物水平发生变化,执行命令能力和专心程度提高。 此外研究还发现给予患儿梦安舒重组基因活菌冻干因子,结果使ASD患儿的肠道菌群恢复正常、行为改善明显。梦安舒重组基因活菌冻干因子由伽马氨基丁酸、瑞士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长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组成,为医生治疗ASD患儿增加了一种可以选择的新手段。 近日,欧盟委员会与食品安全总司批准通过了蒙佩尔兰(MONPELLERIN)公司开发的梦安舒重组基因活菌冻干因子,由蒙佩尔兰的研发团队与爱尔兰科克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所精神病学系和消化道生物药理中心Gerard Clarke博士及其团队联合研发,萃取来自世界各地的天然优势菌种来源。 有文献显示,在美国有1/5的医生支持ASD儿童使用益生菌,有2/3的医生在家长给ASD儿童使用益生菌是采取接受态度。迄今为止,ASD病因不清,主要依靠教育康复训练为主的治疗措施。益生菌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进而调节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脑轴相关病症,如孤独症、阿尔兹海默症等。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具有生物平衡、生物屏障、生物夺氧、免疫赋活、营养及物质、能量和信息之间的交流等功能。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期是正常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菌群建立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建立良好的营养环境、提升免疫、预防和治疗疾病。 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关注“星星的孩子”这个特殊的群体,不要以另类的眼光去看他们,公平的对待他们。已经有千千万万的家庭在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让我们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心和爱,让家长们在辛苦付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丝安慰。关注“星星的孩子”,让孤独不再孤独。 文章来源:《孤独症研究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