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入学季,都会有部分特殊的家庭忙碌着为孩子能够顺利进入普校做准备。因为自闭症儿童需要回到正常的社交环境,才能得到最好的成长。而进入学校,往往被家长们看作是孩子融入主流社会的第一道门槛。自闭症儿童到了学龄期能否顺利入学,取决于家长在前期为孩子所做的准备,包括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客观融合环境的创造。只有孩子的能力与环境相匹配,他们才能在融合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发展和个体成长。在这之前,家长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极大,许多自闭症儿童可能会同时表现为多重障碍,也有部分儿童某方面的能力虽然超常,却难以在社会情境中发挥和适应性地运用。因此,制定培养目标必须注重个体适应性、针对性和延续性。
在开始康复教育之前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孩子做一个能力的评估。目前国内经常用到的有特殊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简称
PEP-3,国内应用的版本简称 CPEP),有些机构也在用国外常用的基本语言和学习技能评估(简称 ABLLS-R)或语言行为评估课程(简称
VB-MAPP)。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一套康复教育计划是适合所有孩子的,所以在个别孩子身上出现奇迹的康复教育计划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盲目采用其他孩子有效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也不能够使孩子的获益最大化。在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教育计划的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要考虑其职业生涯发展,确定适合的教育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融合教育可以使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学会做人、求知、创造等,使他们今后能够自然地融入社会,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同时,学校还会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学生有平等的机会,共同发展。
首先,要让所有学生树立正确的残疾和残疾人的现代文明观,特殊同学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应给予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在教育、教学和活动中,应充分发挥班级中其他儿童的辅导及模范作用,促进学生对自闭症同伴的接纳。如:选择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而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儿童,协助自闭症儿童融入课堂学习和活动。
或者是在班内甚至全校范围内推行伙伴辅导活动,让能力较强的儿童充当小老师,在小组学习、休息等时间带领自闭症儿童进行活动,发挥伙伴辅导的作用,使自闭症儿童感到与其他学生相处得快乐、不孤单。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或多或少地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些扰乱行为,如离座、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不按规定发言、心理问题等。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课堂行为管理:
(1)老师可将自闭症儿童座位尽量安排在离门远、离位时有少许障碍物的位置,最好能靠近老师坐,便于老师及时提醒和作相应处理。(2)座位周围环境布置简单明了。随读学生附近的教室墙面、桌面尽量少放与教学无关的东西。(3)教师要仔细观察自闭症儿童发脾气的状况并认真分析其原因,尤其是要分析其需求,千万不要误解误导,要用宽容、理解的态度,营造和谐、平稳的班级气氛。师生共同接纳自闭症儿童,避免环境压力致使其发脾气。(4)建立沟通模式,引导学生按信号(如点名、眼神等方式) 提示发言。课前辅导时教导自闭症儿童举手发言,一旦举手发言,立即给予正性强化。(5)加强心理建设,改善自闭症儿童固执、自我刺激等不适当行为。适当适时发展这些学生的口语沟通能力和个人意愿表达能力, 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第一,要稳定孩子情绪,仔细观察、分析,切实找出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原因,调整处理方法(如合理安排环境、适时调整内容、改变要求、改善方法、改善处理态度等);教师要微笑着面对儿童进行教学,即使遇到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也要保持良好的状态。
第二,要合理安排教学环境,如使用专门的个别训练室、利用多样化的教材、善于用各种感官刺激,协助孩子理解并掌握知识和技能;第三,要运用简单、清晰和直接的指令,包括口头、文字身体语言或环境提示,提高孩子独立学习和活动的能力;第四,要注意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如摇摆手指、玩弄舌头、抓头发、呆望天空等,面对这些行为要积极处理,加强沟通,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