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一个2岁6个月的男孩,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他在运动能力上表现尚可,但对周围环境和玩具缺乏兴趣,社交能力基本缺失,且常常通过负面情绪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南南在呼唤名字时无反应,缺乏社交欲望和目光对视,且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在训练中心的初期,南南表现出明显的哭闹和抵抗行为,尤其是在刚进入教室时。为了矫正这种行为,老师采取了中性忽视的方法,即在不给予额外关注的情况下,暗中观察南南的行为。这种干预策略在第一周内逐渐显现效果,南南的哭闹时间开始缩短。到了第10天,南南能够自主进入教室并安静坐下,老师随即给予了他喜欢的苹果作为奖励。
孤独症儿童的哭闹行为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宣泄或目的达成手段。家长或训练者在面对这种行为时,若采取说教、哄骗或给予食物等方式,实际上可能无意中强化了这一行为。相反,中性忽视法是一种有效的矫正策略,它避免了对孩子哭闹行为的无意奖励,同时避免了惩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实施中性忽视法时,重要的是要坚持一致性原则,并在孩子表现出积极行为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减少孩子的哭闹行为,还能促进其更快地适应环境和规则。南南的案例表明,通过一致性的行为矫正和适时的正向强化,孤独症儿童可以在情绪管理和行为适应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