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8宁波奥斯汀融合学校宁波北仑区高田王街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通常在社交沟通和行为模式方面存在挑战。旭旭,一名5岁的ASD儿童,能够清晰地自语并描述他熟悉的日常场景,但尚未形成主动与人交流的习惯。他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如乘坐“611”路公交车去康复中心,有着敏感的反应。当看到611路车驶来时,他会自语“611来了”,表明他对这一特定场景有了记忆。然而,旭旭对乘车的真正意义仍然缺乏理解,因为他看到任何车辆驶来时都想上车。
为了帮助旭旭更好地理解乘车的意义,并将其与特定的目的地联系起来,我们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干预方法。在这个游戏中,我们模拟了公交车站的场景,并设置了不同编码的公交车头。规则是只有当车头的编码为“611”时,旭旭才可以上车。治疗师会在一旁指导,当编码为“611”的公交车到来时,允许旭旭上车,并在到达虚拟的“康复中心”站点时告知他下车。通过反复的实践,旭旭开始理解说“611来了”不仅是自语,而是与上车去康复中心这一目的地相关的行为。
此外,我们还在同一干预阶段引入了新的表达方式,鼓励旭旭学习说“坐611去康复中心”。这样的表达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行为目标,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乘车的目的不仅仅是上车,而是要到达一个特定的目的地。
通过这种模拟游戏的干预方法,旭旭不仅加强了对“611来了”这一自语的理解,还提高了他的主动交流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有针对性的游戏设计为ASD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且具体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重复和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新的概念。
总结来说,对于像旭旭这样的ASD儿童,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化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场景理解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将自语与实际行为和目的地联系起来,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言行背后的真正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运用这些技能。随着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开发出更多创新的干预方法,以支持ASD儿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