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9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
孤独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 危险因素,但是没有一种是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研究表明,其产生可 能跟部分易感基因在环境诱发作用下发生改变有关,特别是新生突变(de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一些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 质、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 可能性增加。
孤独症的基因研究一直是孤独症病因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 找到充足的证据,但现有研究表明,孤独症与遗传具有很大关系。目前关于这 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双生子同病率研究。双生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卵双生子, 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而后发育成两个婴儿,属同性别,他们的遗传因子相 同;另一类则是异卵双生子,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两个婴儿。孤独症基 因的研究者们常以此为对象,研究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孤独症病因或后期行为 的影响。根据双生子中一个患有孤独症,另一个不患孤独症,计算同病率的差 异,以此说明遗传程度。大量的学者对此做过研究,1977年美国科学家福尔斯 坦的研究发现,21对同性别双生子中,11对同卵双生子中有4对同时患有孤 独症(占36%),而10对异卵双生子则无一对患病。2009年Rosenberg对277对双生子孤独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在同卵双生子中,如果一个孩子患有孤独 症,另一个孩子也患有孤独症的可能性是88%;而在异卵双生子中,这种概率 是31%o由于同卵双生子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他们的遗传基因是均等 的。这些研究都说明孤独症的出现与遗传有密切关系。2004年,Chudley A.E 的研究表明,大约有70%的孤独症儿童病因与基因相关。
来自美国冷泉港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2508个有孤独患儿的家系进行 了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发现在检测出的新生突变中,类似于基因破碎 (LGD)的突变与IQ<90的孤独症男患儿的患病密切相关。他们发表在《自然》 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指出,新生突变才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
孤独症被称为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孤独症的发生无种族、社会、宗教信仰之分,与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父母教育程度无关。据报道,儿童孤独症 人数大于癌症、糖尿病和艾滋病患病儿童人数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报 告的平均患病率为62/10 000(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 童,而且从各国报告的情况来看,WHO认为孤独症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还要高 于这个数字。以美国为例,1980年报道的孤独症发生率为0.01%〜0.04%, 1990 年为 0.02%~0.07%,2000〜2002 年为 0.67%,2004 年为 0.8%,2006 年为 0.91%, 2008—2010年为1.13%,2010〜2012年为1.47%,业界普遍认为ASD患病率为1%左右,性别差异大,男女患病率为4〜6 : lo
我国自1982年由陶国泰教授首先报道4例孤独症以来,孤独症的诊断 率不断上升。2001年,我国对6省市的抽样调查发现,孤独症人数占了 1%, 2004年北京市的抽样调查发现,其患病率上升至1.5%。由于长久以来我国尚 未展开对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没有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鉴于此,2001年 和2006年孤独症均被列入全国残疾儿童的调查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孤独症 已成为儿童精神残疾的最主要病种。
关于孤独症儿童的发病人数是否是真正增加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 的说法。多数学者认为,孤独症人数和患病率确实存在不断升高的趋势,各国 报道的孤独症人数不断增多,这既有可能是患病率上升,也可能与人们重视程 度和诊断水平提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