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孤独症孩子的的宝妈都会焦虑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是孩子学习及未来生活必须的技能
但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
日常生活中,穿衣、洗手、刷牙
这些简单技能都是一项项挑战
那么家长们可以怎么帮助孩子去培养自理能力呢?
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
1 1.3-6岁儿童具备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儿童需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日常养育建议 及时鼓励与肯定: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 || 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 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自己穿脱。 3 哪些因素影响孩子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能训练,需要孩子很多知识及技能的支撑。 例如:孩子自己穿裤子,站着穿,在动作上,要能单脚站立,才能抬高一只脚。双手要一起动作,把裤子拉高。在认知上,他也要知道:裤子的正面是哪一面,是否穿错方向(空间概念能力)。 1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嗅觉,味觉。大脑将这些信息经过处理后,会指示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 2 精细动作 在完成不同的自理活动时,精细动作十分重要。例如,完成纽扣,孩子需具备良好的前二、三指抓握能力、双手协调和手眼协调能力。 3 认知概念 儿童需要从大量复杂的环境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明白活动的要求以及掌握正确的活动步骤。例如,穿外套需要分辨前后、里外,掌握空间关系以及身体概念。 4 情绪行为 儿童的情绪行为对自理能力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儿童对于学习新技巧的兴趣、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与独立性等因素,均影响儿童自理能力的发展。 5 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包括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较弱的儿童不能明白指示,在学习自理技巧上会较困难。表达能力较弱的儿童未能表示需要,会表现焦躁甚至发脾气。 4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三种方法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小,喜欢包办代替,其实只要家长学着“懒惰”一点,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让孩子学习完成这些事情。 把大任务分解为可教授的小步骤,并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 一次教很多步骤可能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当从一小步开始时,孩子更容易学习。 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任何步骤,请教第一步。如果它是最简单或最有趣的。如果孩子已经做其中一些步骤,教孩子做不到的一步。 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夸奖孩子,让孩子先试试看,再协助完成剩下的部分。 例如,孩子先自己穿上外套,大人再帮忙扣扣子;孩子先自己套上袜子,大人再帮忙他拉正方向。开启活动的第一步。 家长协助前段步骤,让孩子完成后段,逐渐减少协助直到孩子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任务开始而不是在完成时提供辅助。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是自己完成任务,在练习的时候会更愿意尝试,有助于减少挫败感。
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