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学不会知识,而是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大约70%孩子因自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影响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穿衣、洗手、刷牙,这些看似简单的技能,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项挑战。尤其对于特需儿童来说,生活自理是入学的基础,如果还没有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很容易遇到困难,甚至被歧视、孤立。如果您在为孩子的自理能力发愁?别太焦虑,今天长和治疗师就来给大家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儿童需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2.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下面这张图,来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表中有一些劳动清单示例。我们来看看教育部针对学龄期孩子家务劳动的要求大体有哪些?
做家务,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叠衣服、洗袜子运用到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生活自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能训练,需要孩子很多知识及技能的支撑。
例如:孩子自己穿裤子,站着穿,在动作上,要能单脚站立,才能抬高一只脚。双手要一起动作,把裤子拉高。在认知上,他也要知道:裤子的正面是哪一面,是否穿错方向(空间概念能力)。
建立良好的自理能力,儿童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基础技能。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嗅觉,味觉。大脑将这些信息经过处理后,会指示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
精细动作
在完成不同的自理活动时,精细动作十分重要。例如,完成纽扣,孩子需具备良好的前二、三指抓握能力、双手协调和手眼协调能力。 认知概念儿童需要从大量复杂的环境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明白活动的要求以及掌握正确的活动步骤。例如,穿外套需要分辨前后、里外,掌握空间关系以及身体概念。 情绪行为儿童的情绪行为对自理能力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儿童对于学习新技巧的兴趣、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与独立性等因素,均影响儿童自理能力的发展。 沟通技巧沟通技巧包括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较弱的儿童不能明白指示,在学习自理技巧上会较困难。表达能力较弱的儿童未能表示需要,会表现焦躁甚至发脾气。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小,喜欢包办代替,其实只要家长学着“懒惰”一点,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让孩子学习完成这些事情。
在教授生活自理技能时,家长可以考虑以下要点:
● 制定清晰的目标:明确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目标。
● 分解任务: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更小、更具体的步骤。
● 提供示范:展示正确的示范,以帮助孩子理解每个步骤。
● 实践和重复: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孩子练习。
● 提供反馈:及时、具体地反馈,了解进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循序渐进的教授日常生活技能
把大任务分解为可教授的小步骤,并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
一次教很多步骤可能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当从一小步开始时,孩子更容易学习。
例如,穿衣服,将技能分解为小步骤,一次教孩子一小步。穿上T恤有5个步骤:
1)准备T恤(区分正反)
2)把头放进去
3)把胳膊伸进去
4)把另一只胳膊放进去
5)把衬衫拉下来
其中的解纽扣、系纽扣可以看做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小步骤练习。
例如,孩子准备好T恤并把头放进去,但不会把胳膊放进去,那么下一步就是教孩子把一只胳膊放进去。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夸奖孩子,让孩子先试试看,再协助完成剩下的部分。例如,孩子先自己穿上外套,大人再帮忙扣扣子;孩子先自己套上袜子,大人再帮忙他拉正方向。开启活动的第一步。
3.倒序教学法
家长协助前段步骤,让孩子完成后段,逐渐减少协助直到孩子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任务开始而不是在完成时提供辅助。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是自己完成任务,在练习的时候会更愿意尝试,有助于减少挫败感。
对于挫折忍受度较低,自信不足的孩子特别有效。
第1次:全程辅助
1.让孩子坐下,帮他把腿放到裤腿里,脚露出来以后,把两只裤腿提上去。
2.边做边说:一只脚出来,两只脚出来,站起来,提上去,帮助孩子理清步骤。
3.孩子站起来之后,把他的手放在裤子外。家长的手放在裤子里,帮他把裤子提到腰部。
第2次:让孩子独立完成最后一步
1.让孩子坐下,帮他把腿放到裤腿里,脚露出来以后,把两只裤腿提上去。
2.边做边说:一只脚出来,两只脚出来,站起来,提上去,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清程序步骤。
3.孩子站起来之后,把他的手放在裤子外,你的手放在裤子里,帮他把裤子提到臀部。
4.自己把裤子从臀部提到腰部。
第3次:继续减少辅助
重复做前面说的1和2点,这一次帮他把裤子提到大腿部即可,让孩子自己把裤子从大腿部提到腰部。
第4次:再减少一步
同样重复以上操作,这一次帮孩子把裤子提到膝盖下方,让孩子把裤子从膝盖下方提到腰部。
再下一次,也是像这样一点一点减少辅助步骤,让孩子穿进一只脚。
最后一次:仅口头提示步骤。
视觉提示——通过图片、活动表等一系列视觉上的线索,帮助孩子理解事物,并完成相应的行为。比如,将洗手步骤图贴在洗手池旁边,能提示下一步要做什么。注意:在纠正错误时,应该先让孩子重复错误步骤之前的正确步骤(上一个步骤),接着再纠正做错的一步。
例如,孩子淋湿双手后,忘记挤洗手液。这时我们先出示淋湿双手图,然后再出示挤洗手液的图片,让他重复淋湿手的动作(错误步骤之前的正确步骤),随后引导孩子挤洗手液,再继续后面的动作。如果只是纠正错误动作,那么孩子不会想到要把这一动作加入洗手序列中,下次可能依然犯错。如果孩子能独立完成,继续减少辅助,降低辅助的等级。如果孩子没有成功,给予更多的辅助,保持久一点。● 提供两种选择(两种都是家长所期望的),让孩子选择以增加配合度。例如,你要在门里面穿还是在门外穿?你要穿蓝色的袜子还是黑色的?● 放下手边事,来到孩子面前,给予关注、陪伴或指导(不是代劳)。例如,在出门前坐在门口练习穿鞋子,洗澡前在浴室里练习脱衣服,在饭前、如厕后到洗手台练习洗手。当一个技能在自然的情景下被教导及练习,更容易转化为孩子行为模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