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的语言问题,家长总会有许多疑惑,比如:
孩子的语言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不用担心。
孩子的语言肯定出现问题了,只是没有检查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这可能是孩子在“厚积薄发”。可惜,语言的厚积薄发不是来自不说话,而是幼儿在正常语言环境中吸纳的字音信息。但现在不少家庭很难为幼儿的语言成长提供这样的环境。
有些家长也很委屈,他们既不是语言矫正师,也不是什么育儿专家,哪里会知道孩子的哪些表现是语言发育迟缓,哪些表现是语言的正常发展。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很难分清二者间的区别而耽误了孩子。
1.最晚到一岁还未主动开口、不能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的孩子很可能是语言发展落后。
2.正常阶段下,两岁儿童应该已经掌握超过五十个的常用词,说出的话大家有一半能听懂;而三岁儿童掌握的常用词应该超过一百个。不能掌握的孩子要考虑语言发育迟缓。
3.一岁能说字、两岁能说词、三岁能说句是正常儿童的表现,超过以上区间半年范围的孩子都可简单认定为语言发育迟缓,需要进行检查和科学干预。
4.两岁到三岁后说话习惯性颠倒,且常出现语句逻辑错误的孩子,很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
5.理解能力差、学习能力低下,同样事物学习成本高出同龄孩子数倍。
要知道,语言的发展是一个精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带起一连串的反应。其中,最直观的一点便是孩子的智力发展。简单来说,五岁半之前还未曾接受过语言矫正的孩子,其智力出现永久性损伤的概率将大幅提升。
这并非危言耸听,越来越多语迟儿童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在警示着后面的孩子。早发现、早矫正是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恢复语言能力的唯一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