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就会自己消失,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能说会道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想法很天真,现实很残酷。 当孩子接连错过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 错过了语言矫正的最佳时期后。 他们最终得到的,不仅是越来越差的表达能力, 还有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逻辑能力的越发落后, 甚至,还存在智力永久性损伤的可能性。 “等一等”为何成为语言发育迟缓出现的助燃剂? 年龄和语言发展挂钩,落后太多即是语言发育迟缓 一旦儿童语言能力落后同龄儿童半年以上很长时间,家长们应该要认识到:语言发育迟缓已经出现。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有“等一等”的想法,赶紧带孩子去专业的矫正机构做训练。 忽视问题存在,导致二次伤害 和口吃不同,口吃在十几二十岁时也可以矫正。但语言发育迟缓却要尽早训练,因为一个孩子的认知和表达主要成型于0-4岁和4-7岁这两个阶段。如果在这两个阶段中还没意识到语迟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恐怕父母们就要做好孩子一生都不能正常交流的准备。 面对语言发育迟缓,家长应该怎么做? “默契”太过不可取,注意育儿方式 这样的育儿方式用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来形容那绝对没有问题。可对于一个刚说话的孩子来说,心有灵犀可未必是件好事。要知道,两三岁前孩子本来就对说话没有直观的感受,正常情况下需要家长用语言刺激孩子他才会说,可现在这样,孩子还能好好说话才是怪事儿。 慎用电子产品,父母担起语言责任 工作忙、不在家、回家孩子已经睡了。这的确是很多家庭存在的客观条件,但一回家手机丢给孩子、自己刷着短视频也是事实。不少父母想得挺好,反正都是说,还不如直接把电子产品丢给孩子自己学,他们也能省下时间做自己的事。 专家提醒 语言学上说“家长是儿童说话的第一位老师”,这不是尊称,而是一个客观事实。因为孩子就是从家长这里获得相对完整的语法结构以及逻辑表达的,但现在来看,一些家长明显没有守住这道门。不仅没守住,当问题出现时还要“等一等”。 家长对于孩子语言问题“等一等”应该变成“快点儿去”,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就那几年,一眨眼就过去了。现在不重视起来,等以后再想矫正,恐怕也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