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库 专家库 文章库 书籍库 招聘库 视频库
全国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康复机构认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库 > 新闻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

李力老师:孤独症干预,最怕的是弯路,最贵的是时间!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你了解吗?

2024-05-09 11:04 次阅读
文章标签:李力     孤独症干预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     孤独症     自闭症     专家观点     自闭症康复     孤独症康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描述:孤独症干预,最怕的是弯路,最贵的是时间! RDI 人际关系发展疗法, 能让你少走弯路 !很多 家长对 R DI是 只闻其大名,却 道不出它为何物 。 不要担心,先来一个视频, 走进R DI的 世界 。前几天,RDI中国区负责人李力做客暖星直播间,以RDI的视角就家长头疼的星娃问题行为,做了“不一样”的解读和分析,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孤独症干预,最怕的是弯路,最贵的是时间!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能让你少走弯路

很多家长对RDI是只闻其大名,却道不出它为何物不要担心,先来一个视频,走进RDI的世界
图片
前几天,RDI中国区负责人李力做客暖星直播间,以RDI的视角就家长头疼的星娃问题行为,做了“不一样”的解读和分析,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以下是来自直播间分享的内容

图片

在谱系家长眼中,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谓层出不穷,甚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恶性循环。但,那些我们以为的问题行为,真的是「问题行为」吗?

事实上,孩子的「问题行为」是有明确定义的。在给出定义前,大家可以先以自己的经验判断以下三个案例,是否属于问题行为?
六岁男孩喜欢看风扇和空调外机转,无论到哪儿只关注这点,并大声讨论转没转 单选78票54.17%66票45.83%三岁半,摔倒或吃东西咬到自己,会再摔一次咬一次自己,制止他反而会闹脾气 单选96票66.67%48票33.33%四岁男孩,小朋友与他有身体接触,如不小心撞到他,会打人推人,大人碰没事 单选72票50%72票50%投票已过期
相信家长们对“问题行为”都有自己的判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可能它被大家“泛化”了。有些我们看到的所谓问题行为,到底是ASD孩子特质导致的,还是作为一个孩子他成长之路的必经阶段?亦或是,它根本不是问题行为
不是看起来有问题的行为就叫问题行为,在CBCL儿童行为量表中,对儿童问题行为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如攻击性行为、击打他人、自残、异食癖、具有安全隐患的逃离、无法抑制与无法预知的冲动、尖叫及过激行为,不正常的社交,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注意力缺失等。 
图片
那么,从这个问题行为的“准入标准”再重新判断一下上述三个例子,你的答案发生变化了吗?
接下来,公布答案&RDI式的解决思路!

图片
案例1,不是问题行为,属于自我刺激。
自我刺激和问题行为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只有区分了孩子的行为属性,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针对自我刺激,需要判断孩子是属于哪种情况——
1、生理性自我刺激。自我刺激行为产生的快感会持续刺激他,随着行为持续,孩子会表现出兴奋紧张,肌肉缩紧。
2、应激性自我刺激。由于环境变化或外界信息超载 ,孩子很难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焦虑或不安,于是通过寻找熟悉的、确定性的行为来获得安全感。
3、认知受限或兴趣狭窄产生自我刺激行为,需要拓宽孩子接触的事物,提高认知,丰富兴趣,让他不是只有这一件事可做。
图片

图片
案例2,不是问题行为,属于刻板特质。
在这个案例中,呈现出孩子对于负面情绪的接受度。他在面对错误和状况时,因为无法接受负面情况和情绪,所表现出在这类情况下出现的刻板特质。
如果孩子当前的能力和环境不匹配,就会呈现出一些行为状况。案例中这个孩子的当前能力无法承受负面情况发生,这种负面的情绪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想要再来一次,想获得他想要的结果。
所以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这个行为本身,当前要处理的也不是当下的刻板行为。而是关注到更深处——情绪问题。增加孩子情绪弹性及如何接纳和处理情绪。
需要提醒的是,所有只针对表面行为而不针对深层原因的方法,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最终都会让家长像“打地鼠”一样,手忙脚乱,晕头转向。
图片

图片
案例3,是问题行为。
根据CBCL儿童行为量表“准入标准”,这个孩子有对他人的肢体冲突和攻击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伤害,如果不及时处理,也许具有伤害性。所以,需要以问题行为的方式来处理。
那么,如何处理呢?给大家一个四象限分析工具,缕清思路:先找到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图片

认知能力:当下情境是否达到孩子认知理解水平,如果没有,换种方式与之沟通,辅助他理解情境。
沟通能力:当孩子沟通能力不足且我们辅助不到位,那么孩子就容易呈现出我们不理解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停下来,找方法,尝试理解。
李力老师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在一次带孤独症孩子洗车的活动中,有个小朋友执意要开车门,反反复复之后,只好取消了他的参与。当事后使用AAC辅助性沟通设备与这个无语言的孩子沟通时才了解到,因为当时他看到挡风玻璃上有水,所以想进车把雨刮器打开。
这是一个多么棒的想法,但是因为不会沟通,不被理解,所以当下也错失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机会。因此我们也能看到,孩子的沟通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所呈现出来的行为,而行为又会引发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共病:一般情况下,70%的ASD儿童伴随共病。如果不了解共病,我们看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不完整的。比如消化道疾病占40%-60%,多动症、感官性信息处理障碍,癫痫、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等。
比如孩子上课坐不住,除了注意力可能存在缺失,还有可能是大关节稳定性问题,导致孩子身体本身无法支持他长时间坐着。
所以,如果不深入了解,我们看问题就有可能是片面的。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发展不足,容易导致孩子身体界限不明,身体的外延感差,那么就很难控制与周边事物的距离感,冲撞性强,动作很难把握度,所以可能只是“玩”,就变成了“打”。
图片
结合案例三我们做具体的分析:四岁男孩,与小朋友有身体接触,比如不小心被撞了一下,他会打人或者推人,但如果是大人碰或者摸则没事。而如果跟他说,小朋友是不小心的,他还好点,能接受。
首先判断,这属于问题行为,接着分析原因。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有可能是:
1、可能存在高敏感问题
大人碰摸可以,但小朋友与之有身体接触就会产生问题行为。这是因为大人和小朋友“动作”时,度的掌控和不确定性不同。大人有“分寸”,而小朋友的动作是不可预期的。案例中的孩子,可能有触觉上,或者生理感官接触的高敏感,所以对于小朋友的肢体接触有过激反应。
2、可能有沟通认知方面问题
可能这个孩子既往有过相关经历,且带来过负面的结果(比如被小朋友打过),但因为沟通能力有限(不能向家长说明缘由),认知方面也不能判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恶意,所以容易造成当下的刺激引发出问题行为。
3、可能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
案例中,家长介入后孩子的行为有好转,因为他获得了父母的关注,且父母帮助他消除了(负面事件发生)不好的预期。
也有可能是过去经历中,孩子用这种方式获得了家长的关注,当他需要家长关注时,就会用问题行为来引起注意。
图片

图片
说这么多,还需重点提醒大家:在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中,问题行为的终点是,自我觉知和自我控制,而不是行为消失!
换句话说,不能以当前某个具体行为的消退为最终目标,而是应该朝着孩子自主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独立这个方向努力因此,把每一个“问题”时刻,看成是最好的成长时机,利用“问题”帮助孩子达到成长的目的。
而只有非常清晰地对孩子呈现出来的行为有客观的理解、判断,才能给予更好的干预与支持。
在问题行为的冰山之下,我们要看到孩子整体的发展情况,以及孩子能力与环境匹配的程度——这是RDI关注的重点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NEWS 更多
平台服务电话: 400-100-7156
你好自闭症康复网 致力于打造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Copyright © 2016-2025 西安魔立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丨 陕ICP备13003440号-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路创新大厦6楼N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