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都有自身的生长规律,人也一样。对此,有些孤独症家长认为,即使孩子是孤独症,即使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差、不会说话也不用担心,以后总会追得上的,但事实上,这样抱着“佛系”的想法让孤独症孩子“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不进行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
孤独症康复干预的重要性
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在社会人际交往、语言交流、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些障碍非常有必要进行康复干预。
严重的孤独症障碍可阻碍孩子走出自我,适应社会,同时也是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拦路虎”。
确诊孤独症后,家长对其进行及早密集康复干预,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交流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等等,那么将很大程度改善和降低他们问题行为的发生,更有助于提高孤独症日后独立生活的可能性。
孤独症的所有行为都要干预?
说到孤独症的干预,有时候家长看到孩子表现出一些有违常理的“怪异”行为,总会不自觉将其简单归类为“孤独症的问题行为”,并且认为这些行为必须得到干预。
孤独症的所有行为并非都需要干预,比如一些重复性的刻板行为:
● 重复开灯、关灯、开门、关门;
● 重复拍手、玩弄手指、蹦跳、摇摆身体;
● 喜欢反复观看旋转的物体,比如车轮、风扇等等。
孤独症的某些行为该不该干预,应该建立在该行为是否对患者本身或他人带来了伤害和影响。如果某些刻板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孤独症的学习、与他人互动以及日常生活,就需要尽早干预。
孤独症的干预
了解了自闭症康复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哪些行为需要干预、哪些行为不是绝对需要干预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干预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
孤独症儿童大多数存在感觉统合失常,而感觉统合训练就是基于孤独症儿童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对儿童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使其能够统合这些感觉,促进脑神经生理发展,达到改善儿童运动协调、语言功能等目的。
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交流媒介和沟通介质,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孤独症对人的关注,增加了共同注意力,从而提高社会适应性。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的机制是通过音乐的节奏、韵律对神经中枢的广泛区域产生影响,激活孤独症患者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达到唤醒、抚慰、宣泄和鼓励的心理作用。
每种方法都有各自存在的优势。家长在干预过程中,可将其多种干预法相结合,使干预效果呈最大化。
孤独症一旦发病,神经完善功能就会出现停滞,如果能及早进行康复干预,修复孩子的神经功能,那么孤独症孩子和正常儿童的差异性就会越来越小。及早干预,才能帮助孩子尽快步入正轨。
图文 /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