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库 专家库 文章库 书籍库 招聘库 视频库
全国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康复机构认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库 > 自闭症百科 > 自闭症研究 > 正文

使用多重范例教学教授孤独症儿童识别他人眼神与面部方位的教学研究

2024-06-12 14:24 次阅读
文章标签:
描述: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发表在《Behavioral Interventions》杂志上的文章《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 basic component skill of perspective-taking》,该研究关注到了孤独症儿童在观点采择方面的不足与受限,采用多重范例的策略,对三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识别他人眼神与面部方位的教学,该能力是发展观点采择能力的基础组成部分,为孤独症儿童发展复杂的观点采择能力奠定基础。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选取了 3 名 3 - 5 岁的孤独症儿童,所有参与者都曾在日常教学中接触过桌面教学、配对教学和刺激区辨教学,且满足的先备技能如下:

(1)具备坐在桌前学习的能力;

(2)能够对所有教学图片进行视觉区辨和命名;

(3)过往教学中成功对“箭头”形式的视觉提示做出反应。


二、研究变量

(一)自变量

多重范例教学策略。

(二)因变量

研究对象正确命名区辨刺激的正确反应百分比。具体指,儿童在听到口头指令“他/她看到了什么?”时,儿童根据人物的眼神方向(条件刺激)来命名正确的区辨刺激。


三、教学材料

研究者准备了24张图片(21.6cm*27.9cm),每张图片的中央位置由一个人的头部和其肩膀部位组成,四个区辨刺激分别分布在中心人物的上、下、右和左四个方位。图片刺激的类型包括动物、车辆或颜色,每一类别共制作了8张图片。

在每张刺激图片中,人物的眼睛或整个头部会朝向左侧或右侧的某个刺激,而上和下两个方位的刺激仅作为干扰刺激。在多重范例教学中,图片包括以红色虚线箭头的视觉提示从人物的眼睛指向其所看的刺激,研究对象需要正确命名的人物看向的刺激物。


四、 研究流程

研究采用同步跨被试多探测设计。


(一)基线期

在第一个基线时段中,研究者随机呈现24张图片,每张图片为一个回合。研究者提问“他/她在看什么?”,儿童正确回答与否不给予任何的辅助与反馈。为了保持儿童对任务的关注和遵守性,每进行三个回合,研究者会插入一个针对已掌握技能的回合(如动作模仿),且在已掌握技能的回合中儿童正确反应可以获得强化物。最初基线时段结束后,随后的基线时段每周大约进行两次,每个时段随机选取9张图片,程序与上述一致。


(二) 教学期

教学期一个时段包括8-12个回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者会发出口头指令“他/她在看什么?”,并采用了最多到最少的辅助程序,通过缩短箭头的长度,增加箭头指向人物正在看的刺激物中的距离。四层辅助如下:(1)完整箭头(7.2cm),(2)3.3cm箭头,(3)0.5cm箭头,(4)无视觉提示。当儿童连续两个时段达到100%的正确率时,研究者会降低一个视觉辅助层级。在教学回合中,儿童正确反应会获得强化物,若错误/无反应,研究者则继续下一回合,不提供反馈与强化。四张图片为一组进行教学,当儿童第一组(四张图片)在无视觉提示下达到100%的正确率时,进入泛化探测。待儿童在泛化探测达到80%或以上的正确率时,该名儿童进入自然环境探测,下一名研究对象介入教学。若低于80%的正确率时,则重新开始第二组(四张图片)的教学,待儿童再次达到掌握标准后,进行泛化探测。


图片

(图1 图片示例)

其中,一名儿童在教学中未能产生良好的习得趋势,研究者对其增加了零错误纠正程序。当出现错误反应时,治疗师不会直接进入下一回合,而是说“不,再试一次”,并立即提供手把手的辅助,引导儿童跟随人物的视线从其眼睛到他/她正在看的物品,并示范正确的语言反应(如“他看到了一头大象”),儿童正确反应后进入下一回合的教学。


(三)泛化探测

泛化探测是为了探测儿童对未经训练的刺激的泛化效果。泛化探测与基线程序相同,即随机呈现24图片(包括教学过的图片及未教学的图片),儿童正确与否不给予任何的辅助与反馈。待儿童在泛化探测达到80%或以上的正确率时,进入自然环境探测。


(四) 自然环境探测

自然环境探测是为了探测该教学程序是否能够泛化至儿童熟悉的人物、家中和熟悉物体中。探測程序与基线和泛化探测程序相同。共包括两次探测,第一次探测在开始基线数据收集的前一天进行,第二次探测在儿童在泛化探测中达到80%或以上的正确率时进行。


(五) 维持期

在维持探测中,一个时段包括12个回合,每周进行一次或两次,直到研究结束。维持探测中不包括视觉提示,若儿童正确反应会获得研究者的简短表扬。


五、 教学结果

(1) 三名孤独症儿童均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图片泛化效果;

(2) 两名儿童获得较好的维持效果,但自然环境泛化效果一般。


六、 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该研究初步展现了采用桌面程序教授孤独症儿童基本观点采择能力的有效性,但研究者发现,虽然所有儿童都对图片产生了刺激泛化,但在自然环境的泛化效果却受到了限制。分析原因如下:首先,教学主要以二维刺激为主展开教学,而自然环境则包括三维的刺激。其次,教学图片仅包含人物的头部和肩膀,而在在自然环境探测中,儿童要考虑的是整个人,因此在自然环境探测中房间存在大量的干扰刺激,而教学图片仅包括四个刺激。

因此,未来的教学应加强儿童对习得技能的泛化。首先,教学环境可以从桌面环境转移到自然环境,通过连续的教学回合系统地将干扰刺激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其次,在教学之外的对目标行为进行持续的教学,同时也可培训同伴/兄弟姐妹对儿童展开教学。最后,未来的教学应考虑在增加在自然环境泛化探测的次数,以进一步评估泛化和维持效果。


教学示例

(一)基础教学示例

图片


(二)进阶教学示例

为了促进儿童的泛化效果,本中心基于该研究对教学图片进行了调整。首先,区辨刺激从两个方位新增至六个方位,这是考虑儿童在现实情境中与他人交流时,他人眼神的朝向并不是固定朝向某个特定方位。同时,选取与真实环境相似的场景作为背景,可以有效将真实环境中的干扰刺激纳入教学中。教师/家长可根据儿童的能力进行选择。教学示例如下:


图片

参考文献:Gould, E., Tarbox, J., O'Hora, D., Noone, S., & Bergstrom, R. (2011).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 basic component skill of perspective-taking.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26(1), 50-66. https://doi.org/10.1002/bin.320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NEWS 更多
平台服务电话: 400-100-7156
你好自闭症康复网 致力于打造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Copyright © 2016-2025 西安魔立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丨 陕ICP备13003440号-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路创新大厦6楼N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