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9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
“我们只是‘贵人’语迟。”“掌握好这门手艺,才能一‘鸣’惊人”……
这个周末,重庆市城口县星铖特殊儿童援助中心负责人、“忘我”大漆艺术空间负责人袁秋依旧忙碌在孩子们身边,过着一个特殊的母亲节。
如果说生育之恩,她是一个人的母亲,但说养育之恩、教育之恩,她却是107个人的“妈妈”。她不仅用爱为100余名“星星孩子”筑起一个温馨的家,还为孩子们找寻未来的路。
近日,2024年第一季度“重庆好人榜”揭晓,袁秋是其中之一。
“我的儿子是孤独症患者”
五年多时间,袁秋给重庆城口107名“星星的孩子”找到了家,也带来光和温度。但在12年前,袁秋的世界只能用“崩塌”两字来形容——一天要带孩子跑三个医疗机构。
在2012年,袁秋2岁的儿子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
“没有办法,只能辞职。”袁秋当时为了给儿子治病,辞去工作带孩子四处寻医问药,成都、武汉、贵州……直到2017年底返回城口。
5年多时间,袁秋花光所有积蓄,变卖了房子,借遍了亲戚朋友,背负了巨额债务,花掉上百万,哪怕一个字、一组词、一声“妈妈”,都成了袁秋梦寐以求的事情。
终于,孩子4岁时,艰难地喊出一声妈妈,那是他第一次喊袁秋妈妈。
“晚上总是哭,没有办法,但白天还得继续向前看,向前走。”袁秋回忆起在外求医的日子,也答不上来是什么促使她坚持下来,但是儿子的第一声“妈妈”,让她意识到干预对于孤独症儿童的重要性。
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撑着伞……求医路上,袁秋一边学习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理论知识,先后考取康复师资格证、社工证、PEP-3评估证等证书,一边为其他患儿提供咨询服务,为年幼患儿免费开展辅导。有啥好的康复方法、权威康复机构,袁秋都毫不保留地分享给患儿家长,每天在群里分享治疗心得。
“我成了107个孩子的‘妈妈‘”
回到重庆城口,一天,袁秋接到琪琪(化名)妈妈的求助电话,说孩子两岁了还不说话,害怕见人,脾气暴躁。
袁秋赶到琪琪家中,辅导测试发现琪琪有孤独症倾向,袁秋嘱咐琪琪妈妈尽快送到重庆的专业机构鉴定、治疗。后来,琪琪被确诊为孤独症患者,好在年龄小,康复几率很大。
这件事也深深刺痛了袁秋的心,如果城口有一家专业的机构,能让孤独症患儿早点接受治疗,是不是能改变很多孩子一生?
于是,为方便自己的儿子做康复,也为其他唐氏综合征、孤独症及其他智力障碍患儿提供服务,袁秋在2018年开办了城口县星铖特殊儿童援助中心。
“刚开始只有3个孩子,我们还能应对,随着孩子增多,我们只得聘请老师。”但被送来的孩子家里都很穷,费用根本收不齐,前三年,袁秋都是亏本运行——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象征性地收400元生活费,特别困难的免费。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孤独症,袁秋先后为107名孩子完成了康复训练,提供咨询服务800余次,免收100多万元费用,为孤独症患者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
“让我自豪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有18个孩子已经基本康复,正常上学去了。”袁秋说。
“我得为他们找一条路”
“孩子们现在有父母照顾,但未来怎么办呢,我得为他们找一条路!”
袁秋看来,孩子们要是能掌握一门手艺,以后生活就有保障了。
2022年6月,袁秋获得“忘我”大漆艺术空间的经营权,开始面向社会招收残疾工人。漆艺是非常复杂的工艺,在县残联的帮助下,袁秋请来山东和福建的漆艺专家,手把手传授漆艺。
为何选择漆器?袁秋说,结合本地特色,漆器的制作需要动手、动脑,这个过程能训练学员观察和手眼协调的能力,让他们在工作中互动,参与社会生活,获得自身价值,起到全方位康复提升作用。
现在,“忘我”大漆艺术空间已接纳6名智障学生、2名听障学生,以及3名重度肢体残疾的成年人,还与100余个残疾家庭签订了代工协议。
“等我儿子满16岁,我就让他去大漆艺术空间学习漆器制作,进行职业康复,等我们老了,他也能凭双手养活自己。”
把这里起名为“忘我”,袁秋希望到这儿来的每一个人都能重新定义自己,活出自己期待的样子。
或许因为袁秋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替别人撑把“伞”……
到现在,袁秋仍和300多个家长保持着联系,每天分享孩子生活自理情况和融入社会的方法。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