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8宁波奥斯汀融合学校宁波北仑区高田王街
每个孩子有不一样的天性,有的比较活泼外向,有的却比较安静内向,这一点相信爸爸妈妈们都不难理解。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从来不主动找别的小朋友玩,只喜欢自己摆弄一些小物件,或者一个人坐着发呆;语言发育也很慢,快两岁了还只会说个别词……你心里是不是会有一些隐隐的担忧呢?
到底什么才是自闭症真正的征兆呢?
其实,自闭症最典型的表现有两个:
第一个表现是沟通能力的缺失。自闭症孩子和别人几乎没有眼神交流,也不会用手势、动作来表达需要,当大人指向某个物品,他不会眼神追随着去看,大人呼喊他的名字,可能也没有反应。
你看,沟通能力并不等于语言能力,有的孩子可能开口说话比较晚,但他很早就会用手指着某个玩具表示他想要,或者在心情好的时候对大人微笑,不开心的时候伸出手要抱抱。如果孩子在非语言的沟通上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就不需要太担心。
第二个表现是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自闭症的孩子会重复做一些无意义的动作,比如一直转圈、反复地开关门、踮着脚走路;他们有一套不能被破坏的规则,比如出门一定要走同样的路线、吃饭一定要用固定的碗、吃固定的食物等。
虽然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也会有一些“刻板行为”的表现,但和自闭症孩子相比,这个时期的行为一般都是暂时的,且达不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
看到这,你应该已经明白了,自闭症这个词,听上去像是在说孩子孤僻内向、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玩,以至于我们很容易把这些“性格特点”当成自闭症的征兆,而实际上它们和自闭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
临床上作自闭症的诊断,主要就是根据上面说的两大症状表现来的。不过对普通的爸爸妈妈来说,这样的诊断标准可能还有点复杂,那么有没有什么更简单的判断方法呢?
研究者发现,自闭症最早期的表现,往往不是异常行为的出现,而是正常行为的缺失。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某个年龄,做不到绝大多数同龄人能做到的,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会出现的一些标志性行为和能力,被称为“发育里程碑”,比如7个月左右会坐,1岁左右会走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发育里程碑。
我们整理出一张“婴幼儿发育进程图”,它详细描绘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语言、视觉、听觉、动作、心理和社交上应该具备的能力和表现,爸爸妈妈可以对照看看,孩子现在能够做到哪些。
当然,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些孩子11个月走路,有些1岁3个月才会走路;有些孩子1岁会说话,有些1岁半才会说话——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发现孩子在语言、动作、社交等多个方面都落后很多,或者某种能力出现之后又倒退了,那么就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问诊了。
另外,目前学界的共识是,如果医生怀疑孩子是自闭症,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去寻求确诊,而是应该立即进行干预。这是因为,孩子越小,他神经的可塑性就越强。有研究显示,孩子出生的头两年是大脑发育的加速期,如果能在孩子2岁、甚至1岁左右开始干预,那么他获得改善的机会就会明显高于在较大年龄才开始干预的孩子。
△2岁之前是大脑的飞速发展期,从图中可以看到,2岁孩子的脑神经连接(突触)数量比成人还多,当大脑正在形成新的突触时,它的可塑性是最强的。
所以,对于在1岁左右存在可疑危险因素的儿童,都应该给予干预。
如果孩子只是疑似自闭症,还没有确诊,可以先居家进行社会交往的训练。比如从最基础的看、指、应、说练起,引导孩子经常看到人、看到爸爸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会根据指令指人、指物,会用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定,会发音、说话……
至于被确诊后的干预,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很多,比如应用行为分析法(ABA)、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ID)、地板时光、游戏与文化介入(PCI)等。
*
文章的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总喜欢一个人玩,对社交好像没什么兴趣,但是其他方面都符合发育里程碑,那么就不用太焦虑,他可能只是天生比较内敛和沉静。而且就像大脑一样,孩子的性格也有很强的可塑性,成长过程中也许还会有很多次的变化。
但是如果对照发育里程碑后,发现孩子很多方面都落后很多,那么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和讳疾忌医的想法,尽早带孩子去专业的机构进行筛查评估,排除自闭症的可能。
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平安成长,希望每个妈妈的担心最后都是虚惊一场。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对你有一点帮助,记得转发给身边的人。
参考文献
[1]陈顺森,白学军,张日昇.(2011).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诊断与干预. 心理科学进展(01),60-72.
[2]尤娜,杨广学.(2006).自闭症诊断与干预研究综述. 中国特殊教育(07),26-31.
[3]段云峰,吴晓丽,金锋.(2015).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09),820-844.
[4]片成男,山本登志哉.(1999).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01).
注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