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9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
电影《雨人》自闭症孩子远离人群,是“保护”,还是“隔离”?
更残酷的地方在于,即使是在家庭中,精神残疾人士并不等同于有危险、不可控、没能力这件事,也未必被认可。
电影《雨人》里的哥哥就是这样,因为父母害怕他在什么时候发病会伤害到年纪还小的弟弟,而被送走,从此在弟弟的人生中消失。
直到很多年后父亲去世,弟弟追踪遗产的流向,才知道自己竟然还有一个“傻子”哥哥。
自闭症电影《雨人》
外人对他们身上不可控的那一部分的恐惧,也会同样发生在家人身上。
无论是因为自己无暇看顾,还是为了保护更弱小的、健康的孩子,那个生病的孩子往往只能远离人群。
既是“保护”,也是“隔离”。把他们隔绝在人群之外,隔绝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
自闭症电影纪录片《一切都会有的》里有一位自闭症伴随智力障碍的患者斯博,他表达情绪的方式,是拎着板砖去砸窗户上的玻璃。
曾经在两个星期之内砸了十几块玻璃,原因看起来都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喜欢别人喊他的名字、不想换宿舍、想去学校或者想回家。
最严重的一次,他连续砸了很多车,家里人很生气,可谁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该怎么办。
直到后来康复中心的人一点点跟他沟通、一点点推导,才发现事情的真相。
那段时间奶奶去世了,可家里人顾虑他的情况,不让他去参加奶奶的葬礼。
砸东西,成了被隔绝在葬礼之外、世界之外的他,唯一可以表达难过的方式。
片中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形容,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一个负面的情绪压下去了,会有另一个替代性的冒出来,循环往复。
照顾他们的人必须要用同样不绝的耐心,不断去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说话,把情绪都表达出来
只有表达之后,身边的人才会有一个了解他的机会,才有可能明白,他在那一刻最想要的不是被“保护”起来;
而是走出去,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怀念他的奶奶。
他其实很努力去学习普通人的生活,坐车、买票,扫地、洗碗。
还会捡瓶子卖,把钱都攒起来,准备去旅行。
而每次砸玻璃赔钱了,也会被康复中心的朋友告知:这样一赔偿,你就没有钱去买车票、住旅店,就没有办法旅游了。
出于保护的目的把精神残疾人士与社会生活隔绝开,这种办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患者。
他们中还有很多像斯博这样的人,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治疗、照顾当然重要,可完全处于封闭的环境中,不让他们参与外界的生活,同样也会造成伤害。
就像斯博砸车这件事,引发他情绪的恰恰是这种下意识的保护与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