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库 专家库 文章库 书籍库 招聘库 视频库
全国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康复机构认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库 > 自闭症诊疗 > 干预训练 > 社交能力 > 正文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及游戏训练

2024-06-24 09:00 次阅读
文章标签:自闭症     孤独症     社交能力     社交游戏     游戏训练    
描述:社交就是建立社会或团体内共同认许的行为,及与别人相处的技巧。社交可以包括两方面: 第一,能够建立正面的、社会接受的行为; 第二,减少问题行为(即异常行为)的产生。

社交就是建立社会或团体内共同认许的行为,及与别人相处的技巧。

社交可以包括两方面:

第一,能够建立正面的、社会接受的行为;

第二,减少问题行为(即异常行为)的产生。

图片

社交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一、增进与别人相处的技巧,包括学习认识自己、发展自主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等;

二、提高儿童在其他学习范围中的能力;

三、学习不应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某段时间或某一节课,应在任何时间或进行任何活动时同时学习。


图片

社交训练对儿童的作用


儿童恰当的社交表现能为别人重视、接纳,由此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素。同时,社交技巧亦有助自闭症人士适应成人生活,如:独立能力、工作能力及表现出责任感。


社交训练情景设置


A.提高接纳亲近的程度

1.与人接触:玩接触身体游戏,亲吻别人。

2.与物件接触:引导儿童把弄玩具。

3.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亲近:a)训练者观察儿童较容易与哪些人接触及接触身体的部位是哪些,然后让儿童慢慢适应,再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及身体的不同部位。b)亦可观察儿童较容易接受什么物件,并由这些物件开始进行训练,当他完全接纳后,便逐渐让他接触至其他物体。


B.建立儿童适当地运用物件及身体的技巧

1.增强操作物件的技巧:摇木马、推车。

2.增强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的意识:轮候推车、叠积木、捉迷藏。

3.增强参与假想式游戏的能力:协助照顾洋娃娃的日常起居、假装手偶作对话、儿童自行扮演另一人物或物件(扮医生、扮树)或是演出简单的短剧。

4.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示下协助成人做简单的工作(丢废纸),进而按口头、标志或文字批示完成一连串工作(收拾玩具、抹桌子、摆放食具等)


C.引发儿童社交沟通的能力:

1.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在[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待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

2.制造儿童需要别人协助的情景,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

3.在游戏中轮流进行某活动:轮流寻找躲藏的人。

4.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他跟别人沟通的技巧:接听电话。


D.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

1.以动作回应别人的要求:注视别人、在要求下亲吻别人。

2.用话语回应别人:能有礼地道谢。

3.明白别人的需要,并做出适当回应:知道别人感到寒冷便把衣服拿给他。

4.在游戏规则下回应别人:按规则轮候玩游戏。

5.能独立工作:a)在口头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指示为他人丢废纸。b)在文字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文字的指示完成某些项目,像[书屋]、[收拾玩具]等。

c)在环境提示下,完成工作:下课时便抹桌子、进膳前便放食具。


E.减少妨碍儿童发展的情形:

1.如果因为环境混乱以致儿童无法有效地学习,便须找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如:更清楚的视觉安排,让儿童明白环境对他的要求,以获得较佳学习效果。

2.如果改善了环境安排也不能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便要观察儿童感觉统合是否有问题,可咨询职业治疗师,共同商讨改善儿童因未能组织感觉刺激而妨碍学习的方法。

3.如果儿童因行为问题而妨碍学习,可参阅[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或与心理学家商讨解决方法。


F.减少因为环境转变而引起的问题:

1.可使用程序卡及时间表,让儿童清楚[看]到将会发生的事情或可预计的转变,以减少其不安。

2.如果儿童因为未能组织外界刺激而引起不安,便要先帮助儿童组织环境,当他明白环境的要求时,便能适应转变。

自闭症的社交训练方法


1、可以关注同伴


      (1)训练目标:可以关注同伴,学习与同伴有目光对视,在与同伴一起玩的游戏中获取快乐。


      (2)材料:儿童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同龄的小朋友一个(最好是普通儿童)作为同伴。


      (3)操作方法:训练者选择一个儿童熟悉并且非常喜欢玩的游戏,如“拉个圆圈走走”,加入一个同龄的同伴(普通儿童)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请同伴作为游戏的引领者,大家一起唱:“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拍手(由普通小朋友说出,并主导动作的变化)。”普通儿童同时做出拍手的动作示范,训练者引导儿童关注同伴,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模仿。当同伴不断变换各种不同的动作时,训练者观察到儿童的注意力维持在同伴身上时,立即给予口语表扬,说:“你一直在看着小朋友,加油啊!”当儿童能力不断提升时,训练者可以指导普通小朋友只做出不同的动作变换,不发出语言提示。训练者不断鼓励儿童注视同伴的动作变化进行模仿和跟随、并根据儿童的表现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在这样的游戏里,训练者可以作为儿童的影子,在儿童遇到困难和出现不足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如果儿童可以跟随得很好,就不做任何干扰,直至儿童在与同伴一起游戏时, 可以独立参与或发起互动。

图片

2、可以向同伴提出要求


      (1)训练目标:学习向同伴作提出任何形式的要求,学习在游戏中轮流、等待等社交技能,提升与同伴用恰当的方式沟通。


      (2)材料:儿童喜欢的物品或玩具(如泡泡枪)。


      (3)操作方法:训练者拿着泡泡枪,玩一次,等待儿童自发提出要求。如果儿童只是伸手要时,训练者可以出示泡枪在自己的眼前,当儿童有目光对视时,说:“给我。”儿童模仿说出“给我"时,立即给于泡泡枪,并同时口语鼓励儿童“说得真好!给你。”对于没有语言能力的儿童,可以教儿童运用手语或“图片沟通”提出要求。不断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儿童可以熟练运用口语(手语、图片)独立提出要求。


       当儿童可以熟练掌握与成人提出要求的时候,训练者可以邀请一个普通小朋友作为同伴参与游戏。训练者作为儿童的影子老师,跟随在儿童的身后,当儿童与同伴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随时给予支持。训练者将泡泡枪交给普通小朋友玩一次后,中止同伴再玩,等待并辅助儿童对同伴说出:“给我。”然后,训练者立即辅助同伴把泡泡枪给予儿童,请儿童玩,并表扬儿童:“你说得真棒!”儿童玩一次后由同伴要回玩具。不断重复以上环节,直至儿童可以独立向同伴提出要求。


       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轮流等待玩泡泡枪的训练。如当同伴玩一次后,引导或辅助儿童对同伴说:“该我了。”儿童玩一次后,由同伴提出要求,要回泡泡枪。不断循环,持续游戏一段时间。


       随着儿童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增加参与游戏的小朋友的数量,以增加儿童等待的时间长度,泛化对不同的同伴提出要求。也可以根据儿童情况,变化游戏及语言,如在自己玩一次后主动对对方说出“该你了。”游戏规则和游戏中语言的变化,一定要在儿童完全掌握并可以熟练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在游戏中,训练者的辅助一定要适时撤除,只在儿童的受阻环节给予相应的辅助,以保证儿童可以学会独立运用所学项目。

图片

3、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要”或“不要”


     (1)训练目标:通过增加与人交往的技能,儿童能正确表达出自己的喜好与意原及增强与人的沟通能力。


      (2)材料:强化物(儿童喜欢的泡泡水)、儿童不喜欢的物品(积木)。


      (3)操作方法:训练者出示儿童喜欢的泡泡水,儿童说“我要”(或拍拍自己的胸脯、点头或出示相应图片给你)时,立即吹出泡泡,同时口头表扬:“说得真好!”当训练者出示儿童不喜欢玩的积木时,教他说“不要”(或摆手、摇头或出示表示“不要”的图片),训练者马上收回积木,并立即口头描述:“不要就不给你了,做得真棒!”

图片

4、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物品与同伴分享


     (1)训练目标:儿童能自发主动地与同作分享自己的玩具并从中得到分享的快乐,进而学习社会交往技能,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和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2)材料:强化物,儿童的玩具(如小汽车),同龄的小朋友一个(最好是昔通儿童)作为交流同伴。


      (3)操作方法:训练者辅助儿童拿着自己的小汽车,请同伴向儿童提出请求“给我玩会, 好吗?”(或出示 “我想玩”的图片。)训练者辅助儿童给予, 并立即给予强化物,同时口头表扬:“太棒了!把玩具给小朋友玩了。”训练者有意安排相似的情境,重复以上环节,并根据儿童进步情况逐步撤除辅助,直至儿童可以把玩具主动给予小朋友玩一会。随着儿童能力的提高,可以过渡到能够接受将儿童自己喜欢的物品(食品、玩具)和同伴一起分享。

图片

5、可以参与玩想象性玩法


     (1)训练目标:增加儿童的关联想象能力并能享受想象性玩法带来的乐趣。


      (2)材料:橡皮泥、小木棍。


      (3)操作方法:训练者教儿童用橡皮泥搓一个圆, 再插上小棍。教儿童说:“一个棒棒糖。”→训练者说:“给我吃吧。”→儿童说:“给你。” 训练者假装吃一口,说:“谢谢。”→儿童说:“不客气。”

来源:儿童康复传媒、24小时特教


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NEWS 更多
平台服务电话: 400-100-7156
你好自闭症康复网 致力于打造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Copyright © 2016-2025 西安魔立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丨 陕ICP备13003440号-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路创新大厦6楼N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