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库 专家库 文章库 书籍库 招聘库 视频库
全国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康复机构认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库 > 自闭症诊疗 > 干预训练 > 社交能力 > 正文

【康复训练】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

2024-06-21 17:40 次阅读
文章标签:自闭症     孤独症     社交差     社交能力    
描述:社交障碍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也是阻碍自闭症孩子走向社会、融入普通人群的最大障碍,所有的干预、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改善孩子的社交障碍,帮助孩子走进人群、融入社会,而不是为了把孩子训练成画画很好看、手工做得很好或者能记住数字0-999的孩子。
自闭症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就越好。

于一个自闭症家庭来说,“接受自己孩子的缺陷有多难?”一度成为无法回避和艰难的抉择。

社交障碍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也是阻碍自闭症孩子走向社会、融入普通人群的最大障碍,所有的干预、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改善孩子的社交障碍,帮助孩子走进人群、融入社会,而不是为了把孩子训练成画画很好看、手工做得很好或者能记住数字0-999的孩子。


家长应在每日的生活和训练过程中,见缝插针地进行社交能力训练,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 


社交训练的原则

科学性

  

我们不能凭空去设定孩子的训练目标,不能盲目地期望孩子一下子具备各种能力。我们应根据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规律,评估孩子的实际能力,从他目前新达到的能力开始由浅入深地设计和实施社交互动游戏和活动。

 

一刻也不闲着

  

尽一切可能,不让自闭症儿童独自闲(忙)着,也就是不能让孩子有机会处在自己一个人的状态之中。


当孩子独处时,他们多半是在进行着一些刻板的局限的活动,也许很安静,但却是自闭状态。必须尽可能予以终止。


但是如果孩子是在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绘画、写字、摆积木等,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接纳,但是也不可让他一直沉迷其中。

 

如果可能,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前,除去训练计划中的特定训练活动,其他时间应确保孩子总是处于与他人(家长、老师、同龄人等)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这就能保证干预达到最高强度。

 

随时随地

  

社交训练融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跟孩子发生接触了,就可以进行社交训练,包括吃东西、玩耍、取物、散步、购物、做家务或其他事情。无论孩子是否合作,家长都要想方设法和孩子发生联系,包括各种的模仿、跟随、吸引、挑战、设置障碍

 

快乐有趣


用一切办法,使孩子觉得跟父母的互动是快乐有趣的。社交训练的过程必须强调"无快乐、不康复"这样一条准则,孩子应是基本快乐的,父母也需要快乐,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训练的初衷,才会让孩子愿意配合,让家长可以坚持。如果满眼就是孩子哭闹、父母心烦,那是不可能长期训练下去的。

 

图片

充分利用需求

  

不要包办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活动,不要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到,以免扼杀孩子的自主需求,甚至还应额外“制造"需求。


例如将孩子喜欢的物品放在他知道或看到但拿不到的地方,让孩子想吃、想喝、想玩,孩子不能轻易得到但感到焦急,这时候就更容易主动提出需求,产生了与人交往的机会。


这时家长要装作不明白孩子的意思,继续制造出更多的交流机会,不要“聪明”地立即满足;逐渐地让这样的交流需要双方来回互动更多个回合才能完成,就能充分利用交流的机会,设计更多的社交训练。

 

精心设计

  

根据孩子的兴趣,想方设法创造社交互动机会;珍视孩子始动的每一个互动信号,绝对保证这个交流信号得到恰当的回应;制造各种生理和心理类型的"饥饿”,让孩子有提出要求的机会,从而始动一次互动交流过程;刻意"折腾",将一个简单的生理需求或行为动作演化为有多个回合的互动交流活动。

 

在进行社会交往训练中,训练师和家长要注意刻意设计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活动

 

一项活动是否具有社会交往性质取决于这项活动是否包括有:合作性、帮助性、竞争性、分享性、参与性、轮流性、规则性、情感性、描述性等元素。


那些单个人独自就可以完成的活动,例如看书、画画、摆积木、玩弄物品往往就没有交互性(当然如果加以利用,也可以有交互性)。

 

而例如捉迷藏、抛接球、下棋、打牌、锤子剪刀布、丢手绢、红灯绿灯亮、分果果等游戏就有较好的交互性。

图片


早期的交往互动活动主要是指父母与孩子一对一、面对面的活动,之后可以逐渐增加其他儿童,或者在小组或团队中开展交往活动。

 

无声胜有声


因为自闭症孩子的主要特点就是不懂得使用目光、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交流的手段,所以社交训练更应该强调这些内容。在与孩子的互动时,不一定都需要说话,相反则更应该多用动作,并且表情丰富、真实而略带夸张,使孩子不得不注意、关注并学习我们的非言语交流方式。


在与孩子进行互动时,我们应首先使用眼神、表情、动作等交流方式,最后才使用语言。


尽管语言是我们很重视的能力之一,但我们并不特别强调单纯语言的获得,家长若在训练中用到语言,也应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夸张的语气。

 

用眼神交流

 

家长要时刻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目光与你接触的瞬间,并立即做出反应;引导孩子每次与人交流时都要有目光对视

 

用表情交流

  

面对孩子的需求时,先不作出应答,而是用表情作答,例如用微笑表示同意赞许,用皱眉表示反对,从而起到表情导引的作用。

 

图片


用动作交流


面对孩子的需求时,先不作出应答,而是用动作作答,例如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摇头表示不同意,用食指指向物品,用头部的转向表示方向,等等。


最后才用语言交流(尤其对于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

 

将语言放在交流方式的最后是有一定含义的。尽管语言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们却不能将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尤其是对部分语言相对好的自闭症孩子(主要指语言过多的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

 

而对于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我们至少是要将其他形式的交流与语言交流结合起来呈现才是恰当的,必须尽量避免训练者单纯用语言和患儿交流,例如说话也不看着眼睛、居高临下地和孩子说话、用大人才懂得的语言和孩子说话,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语言交流。

 

主动出击,不被动应对


在家庭进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时,常见的现象是父母总是被动地跟在孩子后面处理各类行为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这样干预的结果显然是不理想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父母或老师在主导着每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主动设计各种社交游戏和经历,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行为准备完善的备选处理方案。

 

遵循孩子的兴趣

  

图片

有的时候,孩子自己的活动也是有意义的,父母可以加入进去,顺着孩子的兴趣展开活动,和孩子一起读书、哼曲、搭积木,在这个过程中把上述的社交成分融入进去。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NEWS 更多
平台服务电话: 400-100-7156
你好自闭症康复网 致力于打造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Copyright © 2016-2025 西安魔立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丨 陕ICP备13003440号-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路创新大厦6楼N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