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9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
融合教育是对所有人的教育,不只是针对障碍人士的教育,不是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是所有人都能够在一个融合的环境里,参与到整个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不是主流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双轨结构”。融合需要教育体系整体的改革,需要各方合作创设融合的环境;需要大家的聚力而行,保证每一个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
目前在政策层面和公众认知层面都取得一些可喜的进步,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发展,特别是公众认知层面,公众教育仍然亟需提升,这依赖于各方力量的发声和努力。 那落实到家长层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入学校融合呢? 首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决定现阶段是否融合,以及选择怎样的学校融合。 是否在现阶段进入学校融合,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进行融合,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需求、当地的教育资源和家庭的整体情况。选择没有对错之分,适合孩子和家庭的才是最好的。 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01 考虑孩子的能力 可以让专业的老师对孩子进行评估,根据孩子的能力判断当前是否适合进入学校融合,通常会考量孩子的情绪管理、行为常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02 结合当地的资源 是否有支持性的环境对于孩子的融合至关重要,所以在择校时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哪所学校的氛围比较好,对特需孩子的接纳度和包容性更高。同时也可以了解哪所学校有过接收特需孩子的经验,或者有资源教室或资源教师的支持。另外,学校是否允许家长陪读或影子老师入校支持也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之后的顺利融合。最后,也需要考虑师生比,小一点的集体,老师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的精力也相应更多,可能可以更好地支持到孩子。
03 综合考虑家庭情况 制定孩子跟家长都能够接受和良好适应的方案,在融合之路上家长的情绪平和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考虑家长的精力&时间 对于孩子行为常规、学业能力等要求更高的学校,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合,在入校后可能需要家长的陪读,家长需要考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为了建立更加包容和支持性的环境,家长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校方、班级以及其他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另外在学业层面,可能课后需要家长更多的时间进行支持和辅导。 所以家长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精力和时间,选择对行为常规、学业能力等要求更高或者更低的学校。
考虑家庭经济条件 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精力进行陪读,或者在专业技能上无法胜任陪读,并且学校在这个部分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可能涉及到请影子老师,需要长远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
那在入校前我们可以进行哪些准备呢? 01 孩子准备 能力准备 进入学校融合对于孩子的基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前期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训练,提高孩子的基础能力。
经验准备 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机构的融合预备课程,让孩子提前适应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另外,确定好入学的学校后,可以带孩子提前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和交通方式等。
心理准备 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机构环境是不同的,孩子在校园融合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冲突和挑战。可以提前通过一些社交故事向孩子输入不同的社交情景,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或者干预中创设一些在学校中容易遇到的社交情景提前进行模拟练习。帮助孩子提前适应校园生活的节奏,更加顺利地融入。
02 家长成长 建立合理预期,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建立合理的预期。除了发展孩子的社会性和学业能力,也要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另外,尽管目前公众对于特殊需要群体的认识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校园生活中仍然可能会发生被“贴标签”的情况,可以积极联系校方以及班级老师做好相关的科普和教育,我们自身也需要积极应对。如果觉得自身情绪和压力无法得到排解,可以寻求家长组织和专业老师等的支持,同时也要帮助孩子积极应对。
充实知识技能,保证身心健康 我们更多地了解相关的知识,才能更有准备地支持孩子。我们需要了解当地的政策和资源,帮助孩子选择最适合的融合环境,我们也需要了解儿童的发展过程,对孩子有合理的认知,这些可以通过一些老家长的经验分享、机构的专业课程以及专业老师的分享等方式获得。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己的身心状态,除了自我调节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加入家长社群,寻求家人的支持等)。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生活中拥有自己的个人时间。如果当自己觉得压力无法承受时,也需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才能更长远地支持孩子。
03 沟通准备 支持性的环境对于孩子的融合至关重要,如何营造支持性环境,良好的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积极沟通 我们需要提前跟校方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前沟通孩子的情况。可以在开学前手写一封信介绍孩子的情况,孩子有哪些闪光点,孩子可能会有哪些行为以及应对策略等,寻求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积极参与 可以进入家委会或者做义工,帮助老师和其他家长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沟通,增进他人的理解,帮助孩子获得一些潜在的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包容支持的环境。
多方发力营造支持性环境,为孩子提供个性化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如何在入校后更好地支持孩子融入校园生活,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展开探讨。 让孤独症儿童融合校园,最后融入社会是父母们梦想和努力的目标。融合不容易,对孩子的能力要求很高,对融合环境有严格的标准。否则,不仅担心融合效果,还有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