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库 专家库 文章库 书籍库 招聘库 视频库
全国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康复机构认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库 > 自闭症诊疗 > 干预训练 > 认知理解 > 正文

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泛化:小小案例中的“爸爸”概念学习

2024-06-24 11:50 次阅读
文章标签:孤独症谱系障碍     认知泛化     语言理解     家庭干预     概念学习    
描述:本文通过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小小的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家庭环境和游戏活动促进孤独症儿童对特定概念的认知泛化。小小能够自语并拥有良好的记忆力,但在将“爸爸”这一概念泛化到实际人物时存在困难。通过爸爸的照片指认训练、日常互动和夸张的行为执行,小小逐渐学会了将“爸爸”这一词汇与他的爸爸联系起来。文章强调了在不同情境下重复词汇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干扰以促进概念泛化。

小小,一个3岁的男孩,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他有时会自言自语,并且拥有出色的记忆力。在接收到夸张的语音刺激时,小小能够执行一些简单的日常指令,例如通过看图能够命名“爸爸”。然而,当面对他爸爸并接收到指令“亲亲爸爸”时,他却没有任何反应。

为了帮助小小泛化“爸爸”这一概念,家庭环境中的游戏活动被设计来加强他对这一角色的认识。首先,通过在家中进行爸爸的照片指认训练,每当小小正确发音“爸爸”时,爸爸会积极响应并给予亲吻,同时保持眼神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经常安排小小与爸爸一起的活动,如“爸爸抱抱”、“爸爸亲亲”、“爸爸拿奶瓶来”,在这些活动中,爸爸会以夸张的方式执行相关动作。

重要的是,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其他“爸爸”角色的出现,以减少对小小认知泛化的干扰。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小小将“爸爸”这个词与他的爸爸直接联系起来,并加强记忆。

泛化能力对孤独症儿童来说通常较为困难,但它对交流至关重要。泛化强调在多种情境下的词汇出现和应用。许多孤独症儿童可能在特定情境下记住某个词,但在其他情境下却难以应用。例如,一个孩子可能指着图片上的衣物说出“衣服”,但在实际生活中需要穿衣服时却无法正确反应。

因此,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真正理解一个词汇,需要在多种环境和不同情境中重复使用该词汇,让他们体会并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训练,小小在将“爸爸”这一概念泛化到实际人物方面取得了进步,证明了家庭环境和游戏活动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NEWS 更多
平台服务电话: 400-100-7156
你好自闭症康复网 致力于打造自闭症门户网站 如果您有合作需求 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Copyright © 2016-2025 西安魔立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丨 陕ICP备13003440号-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一路创新大厦6楼N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