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很多自闭症孩子家长十分在意的问题。本期收集了一些有趣的语言类游戏,并提供了“改良”玩法。
在大家开始看这些游戏之前,我们先和大家啰嗦几句。
● 语言发展在于积累和环境,绝不是仅靠一两个游戏就能快速提升的。
● 绝大多数游戏中都可以有语言的输入输出,并不是说“非语言类游戏”里语言就无关紧要了。
● 所谓“看指应说”,是一个能力发展层级,没有“看指应”的基础,“说”也难以进步。合理评估孩子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游戏并灵活变通。
● 以上3条真的很重要~
可以准备几个彩色的氢气球,在每个气球的下面拴上小铃铛,把其中一个氢气球用彩色丝线系着,拴在孩子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妈妈轻轻碰一下气球,气球就会左右摆动,引起小铃铛叮叮当当地响,彩色气球的视觉刺激和铃铛的听觉刺激都可以引起宝宝的注意,这样宝宝就会注视气球,并且高兴得手舞足蹈。
宝宝的手和脚动一动气球就会随之飘动,引起铃铛叮叮当当地响,清脆悦耳的声音加上彩色飘动的气球,会使宝宝感到新鲜和愉快,不断发出高兴得笑声叫声。
拿出一个玩具小鼓,首先敲敲鼓面,让孩子听听鼓面的声音,然后敲敲鼓边,再听听鼓边的声音。告诉孩子,或者示范给孩子看,敲击鼓面的时候往前走,敲击鼓边的时候立刻停住。一开始家长敲鼓的时候,节奏慢一点儿,不要变得太快,可伴随哼哼儿歌。也可以让孩子在走的时候做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模仿小老鼠、大猩猩等等。如果孩子分不清鼓面和鼓边的声音,那我们可以选择敲击差异较大的两个物品,比如桌面和玻璃杯。这个游戏其实是“123木头人”的翻版,但是韵律感更强,可变化玩的形式更多一些。有家长朋友可能感到很疑惑了,不是说“语言类游戏”吗?这和说话没什么关系呀!其实大家不要把“语言”理解得太狭隘,我们“说话”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交流是有来有往的,所以“倾听”也很重要哦!翻开动物绘本,或者拿出一沓动物卡片,或者摆上一堆动物玩偶等等,都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动物的叫声吧,配合一些动作、表情,激发孩子“开口”的欲望。*友情提示:注意避开一些常见但叫声不好模仿的动物,比如小白兔。家长们要提前做好功课哦!适合年龄:2岁半
用具:大床上、棉被、各种小玩具和卧室有的物品
玩法:妈妈在大床上摆放各种各样的物品,把这些东西藏进被子里,引导宝宝伸手进棉被,寻找妈妈所说的物品。
家长和孩子扮演网和蜻蜓,扮演蜻蜓的人握住拳头,伸出食指,扮演网的人手掌向下摊开。然后两人一起念儿歌:
如果难度太大,我们可以只和孩子念后两句。或者改编成更简单的版本——一旦儿歌念完,扮演网的人则迅速握住对方的“食指”,扮演蜻蜓的人就要快快移开自己的食指啦!所以,如何读出儿歌的最后一句话是游戏的“精髓”,我们可以故意拖慢节奏,也可以飞快地读完,也可以快慢相间,用这种方式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前面的游戏相对比较基础,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共同关注能力、倾听能力,鼓励孩子发出声音、模仿声音。接下来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些对语言能力要求更高的游戏。如果我们教会了孩子某个“形容词”,我们可以用这个游戏来拓展。例如,孩子认识了颜色,家长先示范说“苹果红红的”,然后引导孩子想想还有“XX红红的”,两个人轮流说下去。
进阶一下,我们还可以把一对反义的形容词交替说。比如——老鹰抓小鸡真是一个贯穿我们童年的游戏,现在也深受孩子们喜爱。同孩子一起玩吧,孩子当小鸡,妈妈护着孩子,爸爸来当老鹰去抓小鸡,一会儿往左跑,一会儿往右跑,通过运动让孩子活跃起来,促进生理性呼吸,气流顺畅,增进孩子与他人的感情交流,提高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从而达到孩子的发声训练。大家围坐成一个圆圈,由第一个人开始说一句简单的话,后面的人依次往后添加词语。比如——除了“我喜欢”的句式,还可以说“我买了”“我爱吃”“我想要”等等。大家坐成一排,从左到右悄悄传递一句话,最后一个人大声说出听到的话,由第一个人来检验是否准确。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专心倾听别人的悄悄话并记忆,还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小声又清晰地把话传给下一个人,有点难哦!如果孩子一开始并不太会玩这个游戏,我们可把他放在前面或者最后一个,先让他体验一下游戏的形式,然后再把孩子放到队伍中段来完成“倾听”和“传话”的任务。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仿说、换词、复述等等的语言游戏,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交流类”的游戏阶段。
前面的几个游戏里,孩子已经体验了“替换”词语,在这里游戏里,我们要替换的是整句话,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孩子和家长围绕某一个固定的主题说话,当然不必一定要对仗那么工整,孩子有这个意识就可以。如果孩子开始时不会玩,我们可以用卡片来做“视觉提示”,等孩子明白规则,能比较好地说出句子时,我们可以慢慢撤出卡片。上一个游戏里我们锻炼孩子“围绕主题说话”,但是其实还是有点生硬,我们可以做一些更生活化的练习。比如,和孩子在家里“打电话”。我们既可以用经典的“纸杯+毛线绳”的听筒电话,也可以用玩具电话模拟,孩子假想能力好的话,直接用手比作电话也不错。至于打电话聊天的主题,就要根据孩子的喜好和实际情境来啦。问问孩子在干什么、爸爸去哪了、晚上想吃什么等等,选择他爱聊并且可以聊的简单话题。这也是各种综艺节目里常见的游戏形式,从小孩到大人,猜谜游戏总是十分受欢迎。我们可以用“摸牌”的形式,家长摸起一张卡片,正面对着自己,然后描述给孩子听,孩子来猜卡片上是什么;也可以把卡片放在额头上,正面对着孩子,让孩子来描述,家长猜猜是什么。孩子和家长可以轮流变换说和猜的角色;也可以多人参与,一个人说,其他人抢答。准备一个盒子(或者布袋子、黑色的塑料袋也可以),在里面放上一些不同的物件,孩子伸手进去摸,然后描述这个物品的触感、形状等等,大家一起猜测摸到的是什么。这个游戏是“你说我猜”的升级版,难度更大,因为孩子本身也要去猜测摸到的是什么,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我们制作一些表示天气的卡片,教孩子认识不同天气的标示,等孩子熟悉图形后,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来扮演“天气预报员”啦!首先让孩子抽一张天气卡,然后家长问“明天天气怎么样?”孩子就为家长播报天气。有点单调?那我们就继续引导孩子在“天气”这个话题上拓展。比如问问“冷不冷呀?”“我穿什么衣服合适呢?”“风大吗?”等等。我们还可以根据天气来做一些对应的动作,比如,温度很低,我们就紧紧抱住自己的胳膊;下雨了,我们就做打伞的动作,或者说“哎呀忘记带伞了”,用手挡住头顶;风好大,我们就被吹得“东倒西歪”......准备一些孩子喜欢的绘本,摆一个小桌子,搭建简易的图书馆环境。孩子扮演图书管理员,家长来借书——孩子就需要给家长推荐他喜欢的绘本并完成整个借出书籍的流程。游戏前期,可以安排一名家长和孩子做搭档,辅助孩子做好管理员的工作。我们可以让孩子做售货员、导游、餐厅服务员等等,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场景。到这里,孩子从游戏中已经体验了“根据别人说的话来说话”“根据物品来说话”“根据场景来说话”,接下来我们还可以从游戏中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哦。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动手又动脑的小游戏。想不到吧,其实在游戏中刺激孩子大声地笑或跟孩子玩挠痒痒,逗孩子发出笑声。甚至故意让孩子不高兴大声地哭,都可以增加孩子的胸肌,膈肌及腹肌的运动,还可以在讲话时,有意识让孩子去摸我们的声带部位,感受发音时的振动,都可以刺激到他发音的愿望。如果孩子在水中相对安静、警惕,并且可能看着你的时候,可以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加入语言,比如说“看”或者“看看我”。举起一块毛巾,用夸张的方式把它沉入水中。旋转这块布来吸引孩子几秒钟的注意力,然后把毛巾举起来让孩子看到,用双手把布里的水挤出来,同时兴奋地大声说出: “挤——”孩子通常会因为这个超级简单的动作而变得非常兴奋,他们会笑,从而和你进行持续的眼神交流。如果你的动作足够有趣、孩子享受玩水,他们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种水上游戏。帮助他们转动、提起或挤压毛巾,每次挤压毛巾时一定要重复你的关键词“挤”,孩子会对这个词语进行模仿。如果没有模仿,不用失望,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孩子没有关注家长时,通过说一些类似于“看”、“看妈妈”、“看爸爸”的话来引起他的注意。孩子注意到后,把杯子浸入水中,再把它高高地举起来,最后把水倒出来。倒水的时候大声说“杯子!看……我在倒水”。你也可以把你的话说得更笼统一些,比如说“准备……开始”或者“1……2……3”。或者像“水”这样简单的词,比如“水进来了”,一边倒水一边大声说。许多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跟着你一起说。这锻炼了孩子11个语前基本能力中的:第8点,有目的地发声;第9点,模仿动作、姿势、声音和字词。当家长用声音和面部表情来吸引孩子参加时,这种简单的活动会给孩子带来兴奋和纯粹的快乐。只要孩子还有兴趣,就继续重复这个游戏。可以给孩子一个杯子,邀请他加入你们,说“轮到你了,倒进去”,一起重复这个动作。试着尽可能接近孩子的灌水和倒水的速度,这是锻炼孩子11个语前基本能力中的:第6点,恰当地玩多种玩具;第9点,模仿动作、姿势、声音和字词;第11点,开启和他人互动。在浴缸、游泳池旁边放一些塑料玩具。你的面部表情和声音给孩子期待,比如说“哦,准备好””预备,走”,然后把这些东西一个个推进水里。当玩具落入水中或者落水时发出撞击声时,喊出“砰””啊哦”等词。孩子笑出来觉得有趣后,重复这一举动。孩子熟悉这些程序后,把玩具放在一边,停下来期待地看着孩子。孩子注意到家长目光后,指着玩具给他提示说“推”,看他是否会自己把玩具推进水里。如果他不想自己做这件事,温柔地给他提供一些帮助。还是拒绝的话,家长就自己继续当着孩子面推这些东西玩,保持语调和动作的有趣好玩。
注明:本文图文素材整理来源网络,仅用于公益科普和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