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9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
结构化等待:提升特殊儿童沟通主动性的教学策略
在特殊教育实践中,提升儿童的沟通技能是核心目标之一。结构化等待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经在帮助特殊儿童提高沟通主动性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将详细探讨结构化等待的概念、应用案例及其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
结构化等待,或称为有意的等待,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增加儿童自发沟通机会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要求教育者或沟通伙伴在回应儿童的需求之前,有意识地等待一段时间,从而鼓励儿童展示或指向某个符号。
例如,杰伊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7岁男孩,在需要帮助时,教师会等待10秒钟,观察杰伊是否能够通过做手势符号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另一个例子是皮特,一个4岁有严重运动障碍的儿童,他使用布利斯象形符号进行沟通。在教师的引导下,皮特学会了在教师命名物体时,使用相应的象形符号进行回应。
结构化等待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减少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研究表明,将结构化等待纳入教学策略可以缩短学习新符号的时间。此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有运动障碍的个体,为他们提供了表达自主性的机会。
在特殊教育中,命名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过程。通过将命名与符号学习相结合,教育者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物体、事件的名称,并通过符号进行有效沟通。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有一定语言理解能力的儿童。
结构化等待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特殊儿童的沟通主动性。通过在自然环境中有意识地等待儿童的响应,教育者可以鼓励儿童更加主动地使用符号进行沟通。同时,将命名活动与符号学习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沟通技能。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特殊儿童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他们的未来沟通和社交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