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8宁波奥斯汀融合学校宁波北仑区高田王街
第一步:给孩子一个愿意跟你开口的前提。
请记住,开口说话对我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对有些孩子们来说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想帮孩子发音有一个重点必须要记住——教导者的面部表情、声调以及总体的态度等状态一定要是正面的、积极的和鼓励的。
如果连你的状态都是负面的、不开心的或者沮丧的,试想一下你会愿意和一个低气压的人交谈吗?那你拿什么帮助孩子呢?
孩子有很大可能会陷入同样消极、焦虑的情绪中。
相反,当你与孩子创造积极愉悦的氛围,同时配合科学干预手段,就就为孩子铺垫了一个愿意与你开口的前提。
第二步:观察细节,为引导发音做准备。 孩子每次哭时,你都能准确知道原因吗? 他最近喜欢吃的东西有变化吗,你注意到了吗? 日常生活中,他更喜欢与谁互动?为什么? 上一次他愿意开口说话的动机是什么? 让孩子开口说话是需要一些契机的,越了解孩子月仔细观察孩子,刺激孩子开口说话的契机就越能让他感兴趣,自然更容易成功。 孩子的生活习惯、喜好会不断变化,随时记录孩子喜欢的物品,收集让孩子感到兴奋和激动的事情。 第三步:投其所好创造有利环境。 做好前两步后,现在的你已经能保证自己的积极状态,也足够了解孩子了。 那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投其所好”的尝试了。 如果孩子喜欢户外活动,我们就把教学放在户外进行; 如果孩子喜欢拍球,那么我们就边和孩子拍球边教孩子数数或者儿歌; 如果孩子喜欢小汽车,那么我们就边玩小汽车边和孩子练习发音或者命名颜色、名词、动词等等。 第四步:用好强化物,让训练事半功倍。 强化物,相信大家都知道,好像没什么难的,是不是? 很多家长这样想,但是可能一直用的强化方法都是错误的,如果“强化物”运用的不恰当,很容易会变成“贿赂”,反而对孩子的康复不利。 先说个典型案例。 敏敏是一名患有孤独症的小男孩儿,平时只对电视上的各种节目特别感兴趣。 最初每当敏敏完成某项训练任务时,妈妈就会打开电视让他看一会儿,后来敏敏不愿意上学或者不愿意配合训练的时候,妈妈就跟他讲:“敏敏乖,如果你愿意听妈妈的话,等会儿就可以看电视。” 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每次敏敏都会乖乖的听话,但近来妈妈发现以前的方法都不奏效了,敏敏总是哭闹着要看电视,不给看就躺在地上不愿意训练。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将“强化物”无形之中变成了一种贿赂孩子的形式。 再举一个吧。 妈妈在教优优练习命名“饼干”,就让优优说“饼干”,优优很努力的说了“饼-干”之后,妈妈立即做的是“优优真棒、说的真好、跟妈妈击个掌”,之后每次往复。 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若是在生活中自然发生而非训练,当孩子说出“饼干”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是想吃啊,想吃饼干或者想要饼干。 大人会怎么做呢?可能会重复他说的“对的这个是饼干”,也可以立即把饼干给孩子说“好的,你要吃饼干,给你饼干”,也会说“哦!是的这个是巧克力味道的饼干。” 从而让孩子意识到下次想要吃饼干的时候要说“饼干”或者看到饼干的时候可以说“巧克力的饼干”。 强化物和孩子的动机意愿是携伴而行的,当孩子说话的时候,比如他说的是我们收集的一个他喜欢的食物,那么在他学会这个名词说出来之后,立刻把实际的物品给他。 这样孩子就能知道自己所说的词与得到的物品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就体现了沟通的意义以及乐趣。 第五步:制定可行的语言练习和目标。 当我们教孩子语言,孩子却不愿意配合发音时,我们可自查这几点: 是否练习的方法孩子不感兴趣? 是否给孩子设定的目标过于困难了? 是否要求孩子说的次数太多了? 建议家长给孩子设置的目标是孩子需要一些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不要过多要求孩子完成能力以外的东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声明:部分图文转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