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9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
二至三岁幼儿的语言发展及游戏
如果你问三岁的孩子一些问题,那情形可能是:「平平,你妈妈去哪里?」
「妈妈去哪里?」
「平平要不要吃蛋糕?」
「吃蛋糕,不要。」
如果你让他说个故事,会是:
「小狗汪汪,吃骨头,猫咪跑掉了,老虎来,小狗打架,坏狗狗,猫咪睡觉乖乖,讲完了。」
孩子的话是不是常让你听得满头雾水,不知所云?而且孩子的发音是不是常让你竖起耳朵却又费疑猜?这样的语言发展问题是不是常让你感到担忧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二至三岁幼儿的语言特征:
二至三岁幼儿的语言发展特征
鹦鹉式仿说-喜欢模仿或重复成人的话和语调
这个阶段的孩子由动作的模仿(例如:拍拍手、摇摇头·····),发展到语言的模仿,因此孩子会将他所听到的「话」重复一遍。「话」若是太长,孩子就会重复他记住的片段,例如:「妹妹,你几岁?」「你几岁,你三岁。」这就是孩子的回答。若两个大人在交谈:「我今天上班时,看到一件衣服好漂亮······。」孩子可能会一边玩他的玩具一边重复着「衣服好漂亮······。」这种有意无意重复别人说话的现象,就称为「鹦鹉式仿说」。
一般说来,仿说现象常出现于两岁至两岁半的幼儿,等孩子两岁半以后,这种现象会渐渐减少。
电报式语言-利用几个「词」组合而成的不完整句子
孩子会说「爸爸车,平平玩」来表达要爸爸开车载他出去玩的希望;用「妈妈开,蛋糕要」来陈述要妈妈开冰箱拿蛋糕给他吃的要求,这种使用不完整句型的语言型态称之为「电报式语言」。
出于好奇、好问的特性,孩子会常说「是什么?」「为什么?」
「这是什么?」
「这是电锅。」
「电锅,做什么?」
「电锅可以煮饭给你吃。」
「煮饭吃,做什么?」
「饭煮了才能吃。」
「吃,为什么?」
「吃了饭才会长大。」
「长大做什么?」······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特性,常令父母招架不住。事实上,孩子藉着一再重复的问答方式,学会了与人沟通的基本模式,也增加练习口语表达和语调模仿的机会。
代名词的出现
在两岁半以前,孩子都是以名字称呼自己或同伴:「康康要,平平打..···。」大约到两岁半以后,孩子就会渐渐发展出使用代名词的能力:「我吃,我画画,他打..···。」
喜欢将动作和语言配合在一起孩子推着玩具车,会一边玩、一边说:「叭!叭!叭!碰碰,车坏坏······」你会发现孩子在玩时,常常自言自语,说个不停。
会以统一命名的方式来陈述不同的物品
孩子会利用已习得的语汇来代替所有类似的东西,例如,以「大狗狗」来代替「牛、马」。所以,你可能会发现孩子是牛马不分,猫和老虎也弄不清。
除了这些语言特征外,由于经验的累积,孩子语汇量的增加也十分明显。一般说来,在二至三岁这一年当中,孩子的语汇可以由五十个进展到两、三百个。另外,他们的动作也已发展到可以随意地活动与操作物品;而认知发展的进步也使他们了解「先后」、「上下」、「里外」等概念,也更懂得一些抽象的形容词,如漂亮、高兴、可怕、生气········他们喜欢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也喜欢儿歌和玩耍。
适龄的语言游戏
两岁到三岁孩子的特点是喜欢模仿、好问、好奇,他的表达能力已由简单的语汇渐渐发展到可以使用短句的型态,其社交发展也由自己玩渐渐发展到和别人玩。根据这些特性,在此设计了三个简单好玩的语言游戏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一、传令兵
设计基础:仿说现象是此阶段幼儿的语言特征,孩子可以藉由模仿、重复所听到的语句来拓展口语表达能力。此游戏是让孩子复诵完整句子,来达到刺激语言发展之目的。
游戏步骤:
1.首先,以孩子现有的能力设计一些简单句子。例如:若要教导孩子使用动词「吃」,则句子可以有「我要吃西瓜、爸爸吃香蕉、肚子饿要吃饭、苹果很好吃.·....」。
2.在较空阔的房间内,爸爸妈妈各站一边,让孩子在中间传话。妈妈用说悄悄话的方式说(增加神祕性与趣味性):「我要吃西瓜」,并请孩子把话传给爸爸。
3.爸爸听到传令兵的话后,就大声说出来。如果孩子把话传对了,就给予鼓励。
4.再由爸爸悄悄说一个句子,要孩子传给妈妈。
5.等孩子玩得很熟练后,就可由爸爸或妈妈轮流当传令兵,引导孩子自己说出一些句子,而不只是「复诵」。
游戏小叮咛:
每天设计一些不同的句子,可以提升孩子之语言能力。
句子不可过于冗长复杂,而且每次只说一句,以免造成孩子的挫折感。
二、叭!叭!叭!车子开了
设计基础:将动作和言语作连结是这个阶段幼儿的语言行为,藉着
游戏中的动作来引发孩子的自发性语言,可以增加他的对话能力。
游戏步骤:
1.拿一张长凳或大箱子来当车子。孩子当司机,爸爸或妈妈当乘客。2.引导孩子说:「叭!叭!叭!车子开了!」乘客说:「司机先生,我要到动物园。」「好!请坐好,叭叭叭!」「动物园到了,请下车!」利用游戏情境,引发孩子自由交谈。
游戏小叮咛:
您可以依孩子的能力加入「红灯停、绿灯走」等交通规则,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请注意:动作与言语必须互相配合。此外,您也可以利用动作来引发孩子口语的表达,如转弯、停车、开车门等。
如果孩子在对话上有困难,可由爸爸或妈妈分别扮演司机与乘客,孩子为另一乘客。先让孩子由参与动作开始,再逐渐参与对话。
三、到底是谁?
设计基础:代名词的出现是两岁半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特征,但代名词的使用常需经过转换,若有人问:「你吃饱了吗?」回答者就须将问句中的「你」字转换成「我」,变成:「我吃饱了。」这种语言规则常令幼儿混淆不清,父母应利用各种机会协助幼儿正确地使用代名词。
游戏步骤:
1.先由爸爸或妈妈出来示范,背对大家,并用手蒙住眼睛。
2.其余的人围在周围,并指定其中一人发出声音-叫一声或说话均可。发完声后,大家互换位置,避免猜测者只凭声源位置判
断。蒙眼的人放下手,开始猜是谁发出声音。
3.问答时需使用代名词,例如,猜的人可以问:「是你说的?」被指的人可以说:「不是我说的。」或「是我说的。」
4.连续猜三次,猜对则可以换人,如果没猜对,则蒙眼再猜一次。
游戏小叮咛:
这是个很简单的游戏,不但可以训练孩子使用代名词,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辨能力。
给父母的建议
注意孩子的个别差异:有些孩子天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有些孩子却较内向畏缩;有些孩子的语言发展又快又好,有些则起步较慢,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配合孩子的需要来玩语言游戏。
请接受孩子不正确的发音:二至三岁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口齿不清现象,这是因为构音器官未臻成熟,父母不必过度忧虑。一般说来,在四足岁以前的口齿不清现象是可接受的,不需刻意矫正。
不要失去游戏的目的:经过设计的游戏的确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但游戏的设计要以孩子的实际能力为主,而不是依孩子的年龄决定「应该」玩些什麽。唯有应用渐进而趣味的方式游戏,才容易达到游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