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一个3岁的男孩,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他在目光关注和简单动作模仿方面表现良好,能够辨别常见生活用品,并且在大动作和手部精细动作方面达到年龄相适应的水平。豆豆情绪稳定,偶尔无意识地发出“a、o、e”等音节,但尚未形成有意义的语言。
为了促进豆豆的发音模仿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训练策略:
发音模仿训练在训练开始前,首先通过豆豆喜欢的手指操和抓痒痒游戏等互动活动,帮助他放松心情。随后,引导豆豆模仿“呜”音。老师坐在椅子上,让豆豆坐在膝盖上,随着老师的腿部上下运动,豆豆在每次滑动时都伴随发出“呜·······呜·····”音。或者,在豆豆身体滑动向地面的同时,老师也发出相应的声音。通过多次重复,豆豆逐渐学会在滑动前看着老师,并模仿老师的嘴唇发出“呜······呜······”音。
如果豆豆没有立即反应,老师会暂停滑动动作,只是继续引导他模仿发音。根据豆豆的反应,等待5秒钟,一旦他发出“呜······”音,就立即给予滑动奖励。通过持续的训练,当豆豆能够发出其他音节时,也会相应变换游戏方式,以保持训练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一个月后,豆豆已经能够模仿发出多个音节。在进行发音模仿训练之前,确保孩子具备一定的关注能力和不自主发音是非常重要的。具备了这些基本能力后,通过模仿训练,孩子能够更快地取得进步。
发音训练的场景设置在游戏中,选择与发音相关联的游戏,让孩子在关注和感知发音的同时找到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先让孩子体验游戏的乐趣,然后通过停止游戏来促使孩子模仿发音,以此作为奖励。一旦孩子成功模仿发音,应立即给予奖励,让孩子将发音与游戏的乐趣联系起来。
通过这些策略,豆豆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证明了针对性的发音模仿训练对于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