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也称为泛自闭症谱系障碍症候群,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社交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挑战。自闭症并非心理疾病,而是一种与大脑发育有关的疾病。自闭症儿童可能在语言沟通上存在发展滞后,无法理解和表达情感。
自闭症儿童的病症严重程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别,且在医学界至今没有普适的特效药。然而,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提出了“五不”早期识别方法,包括不(少)看、不(少)应、不(少)指、不(少)语和不当。
1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自闭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自闭症表现之一;共同注意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自闭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4不(少)语: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
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自闭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长时间不间断地盯着电风扇、转动的轮子看等。
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看法存在误区,家长和社会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不应自责,要及时就医,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早诊断、早干预。社会也不应歧视或戏弄自闭症儿童,而应平等对待他们,用温柔的方式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善意。
在教育方面,融合教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让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通过透明化教学和家长的参与,可以增进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和同情。普通孩子的家长和自闭症孩子家长之间的互助和信任,有助于建立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环境。
总的来说,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和看法应该是基于科学的认识和同情心。社会、家庭和教育机构需要共同努力,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支持和包容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