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以及家庭训练在孤独症儿童的整体教育当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帮助家长掌握家庭训练的要点,提高家长指导孩子的能力迫在眉睫。
1.应用学到的知识
家庭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老师所教授知识进行应用,只有会应用学到的技能,我们的训练才是有成效的。
2. 在生态环境中强化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家庭训练是在家庭的生活条件下及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和主动性,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给孩子展示能力的机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孩子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多带孩子到社会中去,接触各种人和物。让孩子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3.要有合理的家庭训练时间安排
建议平时放学后只做巩固性练习,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双休日可以用一天的时间专门训练,运动训练上下午各一小时,沟通与认知训练上午一个半小时,下午一个小时;休闲娱乐,交流情感,调整情绪随时渗透。保证孩子有固定自己玩耍的时间或与家人共同游戏的时间、共同欣赏节目的时间;另一天应当以外出活动为主。建议训练比例大致设定为:运动训练:沟通认知训练:情绪行为调整训练=4:3:4
1.尊重孩子的原则
在进行家庭训练时,家长要充分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切忌对孩子过分指责和强迫,更不能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打罚。
2.系统训练的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是在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范围内,以孩子的系统评量为依据,是对孩子机构训练的补充、巩固和泛化。家庭训练的内容是根据孩子IEP的长短期训练目标为基础,有计划、有内容、有目标、系统地进行。避免对孩子的训练盲目散乱,教授内容的随意性。
3.教育一致性的原则
孩子的家庭内部成员教育训练理念和方法要一致,因为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时间长,是非分辩能力弱。如果家长之间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标准不一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长期如此,孩子会在不同家长面前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训练效果相互抵消,会严重影响家庭训练的成效。
4.生态性训练的原则
家庭训练应以生态化的生活情境为主要的训练环境,如:起床、如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内容都是实景训练的良好机会。家庭训练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根据孩子IEP的要求,在一定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目标。在生态或准生态的环境中安排孩子进行休闲娱乐、游戏、户外活动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训练。
1.仔细观察,详细记录
孩子的父母是家庭训练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要仔细观察。如:孩子的学习状况、玩耍表现、饮食状况、睡眠质量、语言表现、行为表现等,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祥细记录,不断地总结经验,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2.制定详细的家庭训练计划
在机构专业老师的帮助下,以孩子的阶段性长短期目标为基础,结合家庭资源的状况,制定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家庭训练计划。家长要按照家庭训练计划的内容,切实的进行执行,保证训练的效果。
3.结构化训练与随机教学相结合
首先、家长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家庭成员间密切协作彼此激励,确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孩子一定能不断地进步。其次,孩子日常训练的时间要合理安排,充分考虑孩子目前的生理阶段和学习特点,劳逸结合,避免疲劳战术。结构化训练与随机教学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时间安排表。
4.努力创造出独特的家庭训练方法
因环境不同、训练的人不同有很大差别。家长应学会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孩子的特点去努力创造自己的方法。
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区,有些误区会严重影响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1.训练内容单一
在家庭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内容与孩子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内容脱节。偏重于语言或认知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其它领域的训练。只有对孩子进行全面训练才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发育。
2.训练目的不明确
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明白训练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错误地理解了训练的本质。训练的手段永远是为目的服务的,不能只为训练而训练。
3.训练的形式缺乏灵活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孩子一天的时间划分为训练时间和非训练时间两大类。认为只有坐在小桌子旁对孩子来说才是学习,简单地模仿机构教学的模式,把训练的过程弄得枯燥无味。这样的家庭训练是失败的。只有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学,把一切可利用的自然环境都变成训练孩子的课堂,配合机构的教学,这样的家庭训练才是成功的。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只有掌握家庭训练的要点才能避免误区,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并达到相应的效果。
图文 /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