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杰,一个4岁的男孩,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他在课堂上能够安静地坐上10分钟左右,展现出了对他人的注意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交流技巧。杰杰已经具备了图片与实物交换的能力,但图片辨识能力尚需提升。
为了帮助杰杰建立图片辨识能力,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训练措施。训练开始时,我们准备了一张空白卡片和一张蛋糕图片。选择在杰杰感到饥饿时进行训练,引导他使用蛋糕卡片去交换老师手中的实物蛋糕。在必要时,辅助老师会根据情况提供适当的辅助,一旦杰杰在辅助下顺利完成交换,便给予他吃蛋糕作为奖励。随着训练的进行,我们逐渐减少辅助,直至杰杰能够在两周左右独立完成交换。
随后,我们将道具中的空白卡片替换为苹果卡片,继续训练杰杰辨识苹果和蛋糕卡片的能力。按照相同的方法,两周后杰杰掌握了辨识这两种卡片的能力。之后,我们逐步增加卡片数量,从3张到4张,杰杰在大约50天内就能够辨识4种不同食品的卡片。
我们意识到,杰杰的辨识能力可能带有一定的机械性,为了实现泛化效果,我们采用了PECS中第四、五、六阶段所述的具体训练方法,深入训练杰杰的能力。
图片交流法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关注和识别能力的孤独症儿童。在开始训练之前,准确评估孩子的认知和辨识能力至关重要。只有评估结果准确,设计出的图片内容才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在掌握之后才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泛化。例如,在杰杰的案例中,选择蛋糕和苹果等物品,是因为这些都是他平时能够进行图片交换的物品,并且他已经体验过它们的味道或感觉。
在图片辨识训练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由易到难的顺序。从简单的白纸图片与蛋糕图片配对辨识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其他物品的图片。此外,ABA中的奖励、停顿、辅助等环节也被有效地运用在训练中。
通过这种有计划、分阶段的训练方法,杰杰的视觉辨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证明了图片交流法结合应用行为分析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