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在家庭或学校环境中,孩子表现出的与社会期望不符、可能对自身或他人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系列情绪和行为特征。尽管问题行为的定义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尚未统一,但普遍认同其包含显著偏离同龄儿童行为、长期存在、社会文化不适应和对个人及他人产生负面影响等要素。
问题行为的分类方法多样,英国心理学家路特于1967年将问题行为分为违纪行为(A行为)和神经症行为(N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奎伊于1983年进一步细分为六类,包括行为失常、社会化攻击、注意力缺陷/不成熟等。台湾学者林幸台在1992年则根据性格及行为异常,将问题行为分为五大类,如人际关系问题、行为规范问题等。
近年来,问题行为评估领域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是将问题行为视为不服从社会规范的症候群,进行综合性评估;另一种是针对具体行为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以便更精确地实施干预措施。这些评估方法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全面地理解儿童的行为问题,也为制定有效的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