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不了解感觉统合是什么的时候,一直把感统训练当成是一种简单的体能训练,导致很多感觉统合的孩子未能够在黄金时期就得到专业的帮助。
主要是以运动的形式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这三大感觉系统进行优化提升,但在实际训练中都会伴随多感觉的参与训练。 旨为提高被训者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训练者的指导下所做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介绍完定义,我们再来说说感统训练与体育运动的三大区别:训练核心、训练目标、训练内容。
体育运动训练核心是体育技能与技巧,例如跑的更快,跳的更高,如何用最小的消耗完成长距离活动等等。
我们前面说过,感统统合是一个神经传导过程,所以它的训练核心就是通过对感觉系统的训练,巩固并建立新的神经传导通路。
这里面包括两个:目标的来源与制定。
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运动的目标来源便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而运动员则有更加严格的竞技体育标准。
而感统训练的目标,则来自艾尔斯博士所提出来的感觉统合理论。
对于目标的制定,体育运动的目标制定要遵循运动类项目关于姿势,时间,数量等的标准,以标准和结果来制定统一的目标。
而感统训练的目标制定要遵循专业的感统测评,目标因人而异,同时还要兼顾七大感官知觉。
训练内容是根据训练核心与训练目标来进行的相关训练。
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包括传统运动类项目及体能训练,例如:跑步,跳高,游泳,网球,登山,滑雪等等一系列活动。
而感统训练的内容其实要简单得多,就是多元化的感官刺激,动静结合的姿势控制等。我们会采用运动或者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多感官刺激输入。
感统训练强调针对性,因人而异,需要专业测评后根据个案身体能力发展水平、心理状态、能量高低等来设定训练方案;刺激力度恰当—过强过弱为不当;足量—过量或不足量为不当;身体感官刺激—兼顾视、听、嗅、味、触和前庭六大感官。
而体育运动强调标准,所有的运动类项目都会用自己的姿势,时间,数量等来作为标准,以此来衡量是否达标。
体育老师如果不懂感觉统合理论,就无法理解孩子的“做不到”,甚至会认为“就是不会才要练,练久了就会”而强迫孩子去做,给孩子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体育老师也因为不了解感统训练的原理而无法设计出适合孩子的运动方案,使这些运动在初期无法帮助到孩子。比如:
最后再强调一次,感统训练与体育运动有相似和重合部分,但同时也是独立的体系。
感统训练不等于体育运动,感统训练也不是万能的!
我们唯有找准孩子的问题所在,寻找适合他们的感统方案,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才能真正帮助提高孩子各项能力。
图文 /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