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尽管是一种很大的就业障碍,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便利之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轻度自闭的缘故,患者在工作中会更专注,更关注细节,记忆也会更深刻,也总能提出一些富有创造力的主意。此外,他们对待他人也会更真诚,对待动物和其他自闭症人群,会多一份同理心。
我们也在新闻报道上看到过很多轻度自闭症患者的就业报道,有的轻度自闭症患者在自己的领域也发展的非常好。
那么,是不是轻度自闭症患者长大后就能自行治愈了呢?他们和其他自闭症患者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据数据显示,约50%的轻度自闭症患者处于较好的智力水平,能够主动交流。不过,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当和他们交往一深入,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它们的社交障碍所在。但经过及时、有效、科学的干预,部分轻度自闭症患者的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巧可以达到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轻度自闭症患者的症状往往没有中度和重度那么典型,反而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一般来说,轻度自闭症患者主要有以下17个特征,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特征且占比较多时,一定要引起重视,最好去专门的医院进行诊断。若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能治好吗?或者说,因为是轻度,是否孩子长大点,就自己好了呢?邹小兵教授曾经多次强调,自闭症的诊断应该是动态的。经过专业干预后,重度自闭症患者可以改善为中度或轻度,并且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个体。相反,如果没有被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一些轻度患者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其实,只要干预康复的方向正确,轻度自闭症患者的症状的也会越来越轻。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轻度自闭症的诊断是否精准,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很多“星星的孩子”都经历过从重度自闭变成轻度自闭的诊断过程,其中一些孩子还经历过从多动症变身阿斯伯格症的过程。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许多原有的诊断结果很可能被改变。既然自闭症的诊断是动态的,对轻度自闭症孩子来说,定期的复诊也非常有必要。一般来说,轻度自闭症孩子复诊的频次,最好是首次面诊后3-4个月需要再复诊。这3-4个月一方面让家长和家庭慢慢接纳孩子,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教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交干预来观察孩子改变的情况。复诊是为了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和情况,进而调整进一步康复干预的方向或方法。不少孩子接受干预后变化很快,一两个月就会有改善,那他一两个月后来复诊也是可以的。邹小兵医生曾经聊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要做到因人而异。自闭症孩子,尤其是轻度自闭症,应该回归主流教育。多数自闭症孩子只是社交沟通有障碍,行为重复刻板,并不一定会对学校秩序、同学老师造成滋扰行为。并且,孩子接受教育是他的权利,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无论孩子被诊断为什么样的障碍类型,都应该上学。其次,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目前国内的服务体系里包括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比如最常见的普通幼儿园,或者普通小朋友和特殊小朋友在一起的融合幼儿园,还有特殊小朋友在一起,按照幼儿园的班型设置的特教幼儿园。最后,孩子在经过一定的训练,获得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和基本的学习能力之后,部分自闭症孩子具有了情绪控制、生活自理、沟通等基本能力,就可以尝试随班就读。这种孩子应该被学校接纳,被同学老师包容,让他们在主流教育中得到融合成长。这种方法是对于家庭和社会投入最小、效果最佳的方式。最后,轻度自闭症在自闭症圈一直是个动态发展的趋势,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70%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是轻型病例,通过科学干预,这些患者的未来不会太差。虽然就病情程度来说,有轻度、中度、重度之说,但在国外一些地区已经没有这样的说法,比如在美国,通常是说:需要极高强度的帮助(对应重度)、需要高强度的帮助(中度)、需要帮助(轻度)。对大量轻度、中度自闭症孩子来说,能够好转乃至长大后具备独立生活和学习以及工作能力,这不仅仅是个案报道,而是越来越多的趋势,这对自闭症家长来说,也是非常欣慰的一件事情。所以,即使孩子年龄小,医生没有确诊,只是怀疑,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自闭症症状,作为家长,我们也应当及时的在等待医生看诊确诊的过程中也要开展干预。毕竟早期干预也就说日常生活中以社交为核心的教养,不会伤害到孩子,还能让家长的心更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