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故事又叫做:社交情景故事! 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去再现一个情景,以此提升一些小朋友的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行为、达到更快、更有效的和他人沟通、互动。
社交故事在孤独症干预过程中很常用,接下来简单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例如:
玩游戏,输了怎么办?怎么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注意个人卫生的意义;
怎么用合适的方式打断其他人的谈话?怎么接受批评?两个人都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解决等等。
总而言之呢,类似以上的问题,只要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达到了,我们就可以去创建社交故事,通过这样生动的展现方式,让孩子get到我们想让孩子提升的技能。
上面就是社交故事的第一个优势:图文结合,生动形象。
让我们继续来看看第二条优势!
比如说:
你想告诉孩子不要松开爸爸妈妈的手,突然跑到大街上呀!又或者在商场里面逛的时候,要跟紧爸爸妈妈,不然可能会找不到。
这些事作为爸爸妈妈来说,肯定不愿意真的去实验一下,对吧?
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社交故事,用图文的形式去告诉孩子,当你选择这么做了,可能会发生什么,让孩子从书中看到这么做的后果。
这就是社交故事的第二个优势,不受当下情景的局限性可以让孩子生动、形象地学习。
那么现在来用一个简单的小例子,让大家在脑海中对社交故事有一个更加具体的理解吧!
01.有的时候我会生气,还会发脾气;
02.发脾气的时候,我经常扔东西、打人或者大哭一场;
03.但是,如果我这样做了,我就会有麻烦,别人也再不愿意做我的朋友了;
04.当我很生气的时候,我可以深呼吸,我可以告诉老师,我要休息一会儿;
05.我还可以走一走,喝口水,或者低头静一静;
06.生气的时候,我可以用我的话告诉身边的人:我现在不开心,可能等一会儿就好了。
这个例子是不是非常的简单直白,但是在这几句话中爸爸妈妈要注意,社交故事是非常有逻辑的。
第一:在设计故事时,先阐述孩子的当前情绪、行为:生气、开心、难过、哭闹等等;
第二:设计一个符合当下故事的情景,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第三:再进行分析,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第四:给予孩子正向的做法“我可以如何去做”,那么当他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就可以这样去做。
不仅为小朋友展示了自己行为会产生的后果,而且用图文教会了小朋友可选的合适的替代行为,读的过程就是get的过程。
讲到这儿,我要考大家一个问题:社交故事是不是只能教社交相关的行为呢?
NO!当然不是了!
比如:
如何交朋友,如何分玩具给弟弟,游戏的时候输了怎么办?或者是我玩游戏的时候出现了不好的情绪怎么办?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社交故事教什么?独立自理,规则纪律,都可以用社交故事的方式来教。
比如: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服,或者是自己去玩玩具,玩完了收拾好,图书馆里我们要悄悄说话!等等。
一切正向的行为,我们都可以用社交故事来教。
这个条件其实很简单,就是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过关。这两个能力过关了,我们才可以采用社交故事有效地去教孩子、帮孩子提升各方面能力。运用不同的社交故事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促使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所处环境。
图文 /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