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9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
致谢
导论研究方法初探
第一章构建孤独症
第二章
第一部分苏·鲁宾简介
第二部分与利奥·凯纳的对话
第三章
第一部分蒂托·拉贾什·穆霍帕德耶简介
第二部分问与答
第四章
第一部分露茜·布莱克曼简介
第二部分语言反思
第五章
第一部分拉里·比索内特简介
第二部分一行行打出的文字讲述了一则搁浅在孤独症之岛的艺术家的故事
第六章
第一部分阿尔贝托·弗鲁戈内简介
第二部分阿尔贝托生命中值得回味的片段:童年、少年及青年时代
第七章
第一部分理查德·阿特菲尔德简介
第二部分丰富生活的色彩
第八章第一部分我理想的世界
第二部分虚构的孤独者
作者简介
译后记
贝尔蒙特等人对六名被他们描述为在“孤独症谱系上”的、“非智力低下”(p.653)的成人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实验要求被试径自注视“两个刺激位置中其中的一个,忽略另一个”(p.654),并保持对目标的凝视;参与者执行任务时眼球运动受到监测并同时接受神经造影检查(MRI)。当被试察觉到目标刺激(一个彩色方块)时,要求他或她就要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个位置上并等待下一个目标刺激。在转换注意力时,被试还需“按转换方向移动优势手的食指”(p.654)。研究人员发现孤独症被试显示了与控制组不同的大脑激活模式,因而研究人员提出:
有一种信息流动模式是以以下三个要素为特征的:①过度觉醒,即初级感觉的处理异常激烈,并在大脑不同解剖区域和身体不同功能系统中极度泛化;②在相关刺激初始选择上的障碍……③导致高阶处理过程的超负荷( Belmonte,Yurgelun—Todd,2003,p.660)
这一论点进一步指出,如果刺激引发亢奋,并导致超负荷,以至于高级思维无法有效进行,尚未成熟的处于发育期的大脑“很可能会发展出一种偏重于低级特性的认知方式”并“避免对整体模式的依赖”(p.660;还可参考Belmonte et al,2004)。贝尔蒙特等人还认为这可能是“高阶缺陷”的下行效应(p.661),也或许涉及其他的因素,比如,处于实验环境中的焦虑。另外,他们在研究的引言部分阐明了这样一点,不涉及快速注意转换的有关注意力的研究显示,在孤独症谱系上的人会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p.652)。
作为世界知名的融合教育和残障人士权利领域的专家,作者以质性研究的方式,对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位孤独症人士进行了访谈,并最终选取了七位的访谈结果,形成本书。受访者多数无法通过口语与人沟通,在很多人眼里是“低功能”孤独症人士,但他们借助打字或沟通板等辅助沟通技术,最终完成了访谈,为世人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孤独症人士的世界。作者有每份访谈中加入了相应的评论,使全书所体现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评论自然地融会到一起。本书既可以作为质性研究的典型案例,又可供相关人员深入了解孤独症的群体。
是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教育学院的教育文化基础系(Cultur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和教学与管理系(Teaching and Leadership)的教授,同时指导该学院融合教育专业(Inclusive Education Program)的教学研究工作。
他还是雪城大学残障与政策法规研究中心(Centeron Disability Studies, Law and Human Policy)的资深教授。比克伦教授著述颇丰,他独自撰写或与他人合著的著作包括:《人人都上文化课》(Access to Academics for All Students)和《话语之争,科学之争》(Contested Words, Contested Science)。他在HBO制作的《彼得上学去》(Educating Peter)一片中担任教育顾问,该片荣获了1992年奥斯卡纪录短片奖。他是CNN于2004年制作的纪录短片《孤独亦是世界》(Autism Is a World)的联合制片人。
北京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2000年赴美留学,就读于雪城大学教育学院,先后获得教学与管理硕士学位、早期儿童特殊教育硕士学位、残障研究高级课程证书以及特殊教育学博士学位。本书作者道格拉斯?比克伦教授即是其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