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目前,学术界对自闭症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数量可观的自闭症人群急需一个可靠的、科学的治疗理念作指导。鉴于此,北京大学自闭症治疗专家易春丽对自己十余年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写出了这本《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在本书中,作者对自闭症孩子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全新解读,其中包括:自闭症与家庭有什么关系?是孩子对父母的影响大,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是先治孩子的病,还是先解决父母的心理问题?父母在看待自闭症时容易落入哪些误区?如何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正向养育自闭症儿童?在本书的*后,作者为我们呈上了一则真实的自闭症家庭治疗案例,并阐述了一种关于自闭症的*观点:自闭症是婴儿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作者简介易春丽,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心理系临床心理方向博士毕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系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与家庭治疗方向的教学、研究、督导与咨询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关于自闭症、特殊儿童家庭治疗
内容简介
目前,学术界对自闭症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数量可观的自闭症人群急需一个可靠的、科学的治疗理念作指导。鉴于此,北京大学自闭症治疗专家易春丽对自己十余年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写出了这本《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在本书中,作者对自闭症孩子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全新解读,其中包括:自闭症与家庭有什么关系?是孩子对父母的影响大,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是先治孩子的病,还是先解决父母的心理问题?父母在看待自闭症时容易落入哪些误区?如何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正向养育自闭症儿童?在本书的*后,作者为我们呈上了一则真实的自闭症家庭治疗案例,并阐述了一种关于自闭症的*观点:自闭症是婴儿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作者简介
易春丽,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心理系临床心理方向博士毕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系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与家庭治疗方向的教学、研究、督导与咨询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关于自闭症、特殊儿童家庭治疗学术论文。并长期从事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治疗,尤其在自闭症方向有独树一帜的治疗理念且效果明显。
周婷,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儿童临床心理学及医学心理学,长期关注自闭症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擅长定性研究及混合方法研究,并发表多篇自闭症研究论文。
目 录
章 认识自闭症
节 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和症状解读
第二节 我国的儿童自闭症现况
第三节 自闭症的病因学探究
第四节 自闭症的治疗现况
第二章 家庭治疗入门知识
节 家庭治疗概述
第二节 系统家庭治疗
第三节 结构家庭治疗
第四节 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第三章 优先处理父母的情绪问题
节 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创伤
第二节 父母情绪问题对孩子症状的影响
第三节 如何处理父母的情绪问题
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创伤
我早接触的特殊儿童是一个小脑缺失的孩子。那个孩子当时2岁,小脑只有皮层,其它结构都是囊体填充的。因为他没有协调能力,2岁了还不会爬。我们当时进行的是一个非正式的咨询,我开始的思路是指向孩子的。我和家长说,所有肌肉能力的练习,都应该是有人扶着他的。要保证他不会摔倒,尽可能不让他有这种创伤性的体验。后来我碰到两个做家庭治疗的外国专家,就和他们讨论这个案例。我问外国专家:“对于这类小孩你们会怎么帮助他?”专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父母的心态如何?”我心想,我只管训练孩子,让他能走就好了,没想过要考虑父母的心态。有一个专家原先是特教出身,他说:“父母的心态决定了这个小孩到底可以走多远。”
这个专家的关注点体现了家庭治疗的思路:我们要从整个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康复是有帮助的。自闭症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整个家庭都会受到孩子患病的冲击。对于作为照顾者的父母来说,有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意味着巨大的打击和沉重的抚养压力。有研究者提出,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是一个创伤性事件。这些家长会出现创伤后压力反应,并可能发展出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Casey et al.,2012)。有大量研究支持这一论断。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压力和抑郁水平均高于正常发展儿童的父母,甚至还要高于其它类型的非正常发展儿童父母(Ingersoll & Hambrick,2011;Rao & Beidel,2009;Weiss,2002)。
当发现孩子出问题的时候,所有人的关注点几乎都在孩子身上,大家都在出主意——到底怎样孩子才会好。没有人真的理解父母到底经历了什么心理创伤。父母自己常常也不会关注自己的创伤,而是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孩子的问题上,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解决问题。我咨询的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就像一部无法停止的机器,不停地运作。很多人会通过麻痹自己,回避很多问题。他们觉得把自己累糊涂了,晚上就不会胡思乱想,可以好好睡觉了。没有人真正重视这些家长自己的心理创伤,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会寄希望于孩子的状态好起来,从而平复自己的创伤。但在现实中,父母会因为这种期待更加受挫,因为自闭症孩子很难达到家长的要求。更坏的是,当父母询问训练师“我的孩子为什么还没好”时,父母有时候得到的回答会是:“你的训练量肯定没够一天8小时,你今天的训练一定是有问题的。”这时候,家长成了要为症状负责的人,是要受到指责的。这对父母来说,可能是另一个打击。
与现在主流的干预方式不同,家庭治疗会把父母的心理健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虽然的确是孩子的状态影响了父母的心理健康,但作为孩子的依恋对象,父母心理健康与否又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心态和其康复水平。只有父母更健康的时候,孩子才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