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自闭症的患病率在1%左右,近年来还有增加的趋势。
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幼儿在3岁之前被确诊为自闭症。然而,随着这些患儿的成长,他们的病情究竟如何发展,目前仍了解不足。
近日,由波士顿儿童医院Elizabeth Harstad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JAMA·儿科学》上发表一项重磅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自闭症患儿在长大后都继续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自闭症的症状和特征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我们对自闭症“一成不变”的认知,需要改变了。
从临床干预的角度来看。
入组的所有儿童至少接受过一种干预,其中201名儿童(94.4%)接受了针对自闭症的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应用行为分析(ABA)197名;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5名;地板时光(Floortime)7名;“社交沟通—情绪调节—协作支援”模式(SCERTS)1名;RDI模式1名(其中10名儿童接受了1种以上的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闭症诊断后的12到18个月期间,接受干预的平均每周总小时数最高。不过,在随后的时间里,非持续性自闭症儿童每周接受干预的平均小时数少于持续性自闭症儿童。不难看出,干预强度与自闭症是否会持续之间没有相关性。
在研究的最后,Harstad团队探索了与自闭症是否持续有关的风险因素。
从研究结果来看,与患有持续性自闭症的儿童相比,非持续性自闭症儿童具有更高的基线适应能力(基线适应能力每提高15分,患持续性自闭症的概率就会降低20%至26%),并且更有可能是女童。
总的来说,Harstad团队的这个大样本量的研究表明,在1-3岁时确诊自闭症的患儿,到6岁时有37.1%不再符合自闭症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例远高于之前的预期(百分之十几)。
如此高的自闭症诊断比例,可能会让很多人对早期的诊断产生怀疑。然而,Harstad强调,这项研究中的自闭症患儿是由多学科团队进行会诊并做出诊断的。这意味着诊断是基于多个专家的综合评估,并且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诊断,误诊的可能性极低。
Harstad指出,如果他们这项关于幼年自闭症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其他样本中得到验证,那么这将意味着,幼年时期的自闭症可能需要转化为需要治疗和监测的“早期自闭症特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诊断。
此外,找到在早期区分非持续性或持续性自闭症的生物标志物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精准诊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