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心理学模式与成因探究
一、自闭症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对自闭症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当时的假设认为父母以某种方式导致了自闭症,这种现在看起来不可信的观点曾严重阻碍了自闭症心理学模式的研究和发展。
二、心智理论缺陷模式
过去20年中,提出了几种新的理论模式,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心智理论缺陷模式。这一模式认为自闭症儿童的基本问题是缺乏与他人产生共情的能力,即心智理论缺陷。由Simon Baron-Cohen首次提出,激发了大量研究,并提供了关于自闭症基本性质的重要观点。
三、执行功能障碍假说
另一种有影响的理论是执行功能障碍假说,该模式强调自闭症与执行功能的问题有关,如事先规划、境况转移和多任务处理。自闭症儿童在处理境况变化时产生问题,倾向于坚持,不能在环境需要时随时“改变设置”。
四、弱中央统合理论
弱中央统合理论提出自闭症患者可能存在对整体“全局”观念的困难,他们的观点支离破碎,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这一理论关注到了在狭窄领域具有超群技能的自闭症个体。
五、极端男性大脑理论
极端男性大脑理论侧重于大脑和性别差异,提出自闭症症状的性别差异可能源于自闭症的特征,与“系统化认知特征”的极端版本非常相似,这种特征在男性身上更常见。
六、性别差异在自闭症诊断中的体现
自闭症中最常报道的性别差异是不成比例的男女患病率,男性患病率明显更高。然而,在智商控制的情况下,男女在正常智力范围的发病率比为5.75:1,而在智力障碍儿童中,男女比例为1.9:1。
结论
自闭症心理学模式的研究已经从早期的错误认识发展到当前的多个理论共存。这些理论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自闭症的理解,还指导了治疗方法的发展。然而,这些理论在解释自闭症的性别差异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自闭症的心理学机制,以及如何更有效地结合这些理论来支持自闭症患者。通过深入理解自闭症的心理学模式和成因,我们可以为自闭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