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可以痊愈吗?”
“——是完全有可能。”
当这个回答从一名儿科专家口里说出来时,
你会相信吗?
日前,
一名星宝妈妈在抖音平台上
关注了一个经过认证的蓝V账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里面有一条有关自闭症康复训练的视频,
视频是署名“儿科:马丙祥”医生拍的,
在视频中他表示:
自闭症完全有可能痊愈。
小编查询了一下,这名医生是一名权威的儿科专家,为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科医院副院长、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主任等。
但面对专家的这个回答,网友们提出了质疑。有网友称:
更多网友表示,只要干预就会减轻,虽然不能痊愈,但通过行为干预可以使其行为无限接近于正常孩子。
还有不少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案例,称孩子经过治疗,已经好多了,也会说话了。
诚如有网友所言,现在的医学理论基本都认同,自闭症是由基因引起的终身疾病,甚至其严重程度超出了公众的想象。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和父母的给予关爱的多少没有明显关系。
另一方面,虽然是基因问题,但并不代表“无法医治”,无数案例证明,如果及早发现、干预和训练,症状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甚至可以独立工作。
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来说,一对一辅导是必须的基础选项,它可以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个体身上出现的特殊问题,训练孩子最基本的认知、理解、模仿、回应等能力,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并能完成特定的简单任务。而集体课则是这些基本能力的综合运用,同时锻炼孩子理解并执行指令、感觉统合、主动表达、社交互动等,让孩子适应集体环境,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专家所说的“完全有可能”,应该指的就是“无限接近于正常孩子”。
近些年,随着康复训练水平的提高,不少自闭症孩子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有的甚至考取研究生,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如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星星的孩子”毕业了》,讲述的就是一名自闭症儿童考取本校研究生的事迹——
4月8日,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教研室,佘同学在家人的陪同下向导师和同学们告别,明天他就要离校走向下一段人生,看着他依旧局促但眼神中流露出的不舍,导师谢文贤回忆起近3年的磕磕绊绊与辛苦付出,在这一刻,她觉得“值了”并深深地感到了欣慰。
佘同学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在2岁半时,便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等,因缺失了社会化学习的能力,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星星的孩子”。因此,能够按期毕业,对他、对谢老师来说都不容易。
1995年佘同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康之家,2岁多了还不能开口说话,在去医院检查后,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确诊为孤独症,并需要终生陪护。”
让夫妻俩稍微宽慰的是,儿子除了语言沟通及社交能力较低、不能准确理解社会规则外,学习能力接近于健康的孩子。
为了能让佘同学正常随班就读,除了带他接受康复治疗外,全家人也或多或少地学习了干预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通过游戏引导学习,对他进行系统化的干预训练,“把他从自己的世界里拉出来。”“为了提高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每天都会给他讲一个寓言故事,这个习惯我们坚持了二十多年。
在无微不至地照顾与艰苦的训练下,夫妻俩将被判为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沟通,需要终生陪护的儿子,培养成会弹钢琴、能够画画,可以为同学解答数学问题,并较为独立学习、生活的人。佘同学还在数学学习方面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他的爷爷奶奶都是数学老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他从小便很喜欢学数学,解题的正确率还挺高。”母亲孟亚玲的语气中充满自豪。
2015年,佘同学在江苏昆山参加高考,考入齐鲁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8年12月,他参加了研究生全国统考,其中专业课数学分析考到了148分,是当年该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成绩第一。
……
据有关统计,我国孤独症患者可能超1000万,其中0到14岁的儿童患者数量可能超200万。孤独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
2022年5月15日是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而对于大多数“星宝”来说,家长不奢求考上大学,多数家长的愿望是孩子能够生活自理,成年后能自食其力即可。
数据显示,今天,中国自闭症儿童正以每年10% 到17% 的速度增长,达到千分之一的人口。而让“星宝”接受规范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痊愈或许不够现实,但可以非常接受于痊愈。这,是每个“星宝”家长的心愿,也是“星宝”们的最佳成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