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如何进入普校?
他们可以入读公立小学吗?
有哪些规则?门槛?和政策呢?
○ 早在1994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明确规定“让残疾儿童群体随班就读”,但自闭症并未明确包括在文件当中,普通学校拒绝自闭症儿童入学的情况时有发生。
○ 2009年,《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孤独症儿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 2011年,教育部修订《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方法》明确了“精神残疾”包括自闭症,因此公立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也开始对自闭症儿童开放。
但在现实生活中,自闭症孩子的求学之路艰难坎坷。曾有一组数据调查令人心痛:27%的6至15岁自闭症儿童曾被要求退学,26%的适龄自闭症儿童面临无学可上......
普通中小学缺乏实用教材、专业教师和专门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公立学校,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对于随班就读学生而言,他们得不到针对性训练......
也因为无法像普通儿童那样走进学校接受常规的、系统的教育,去学习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导致自闭症儿童与社会进一步脱节......
虽然现阶段的大环境不太乐观,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帮助自闭症孩子进入公立学校......
图源:网络
今天这位星宝家长,成功干预孩子入读普通小学,把自己7年来的亲身经验全部分享给你。
“我儿子是2014年9月在广州中山三院确诊为自闭症。经过三年的准备周期,家庭干预训练,在2017年9月尚算顺利的进入了普通小学就读......”(作者|知乎@坚果超人)
我们知道大多数学校都要面试,所以提前反复演练,生怕儿子关键时刻露馅儿。
大约每年5-6月份新生报名提交材料,7-8月小学老师入户走访。所以,儿子普小报名后,我就紧锣密鼓在家演练常规面试问题。
8月中下旬,老师入户时,所有准备果然用上。我还提前安排好爸爸等儿子跟老师打好招呼,端好水果后,快速带他回房间,我陪老师交流,减少老师正面接触孩子时间。
正式报名时,老师面试儿子,他正好发烧蔫巴巴,侥幸躲过。
实际经验:面试一般都会通过,不用过度焦虑。
大多数学校的面试,一般也就常规问问孩子基本家庭信息,同龄孩子中确实有不少面试时就露馅的孩子,后经努力协商也进入普小的。
我开始的指导思想是:瞒天过海,先混进去再说。
实际经验是:确诊的自闭症孩子,可以公开就近入读。
我儿子入读普校的时候,已经从政策层面倡导融合教育了,这些年更普及了,学校不会因为孩子是自闭症而拒收,但一定会评量孩子入学后的适应能力。
有一些学校会建议父母给孩子做智力测评,70以下建议上特殊学校,70以上的融合。(不是都如此,地区局部经验)。
自闭症孩子各方面能力普遍弱一些,缓读一年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我当初非常渴望给儿子缓读一年,再多一年帮孩子提升读普小各项能力,但是在如何安置缓读上出现了资源断层,幼儿园不收,去机构又太远且没有合适班级。
所以,没有恰当的安置方案,宁可适龄入学,减少他放空状态。
我精心为儿子准备的无锡知名民办小学学区,并在儿子2岁时就搬到了这所名校隔壁。
但是,根据他的能力,我担心他适应不了以学业为优势的民办名校,万一中途被劝退,加上他的特殊性,插班到公办学校不接收他怎么办?
所以,我选了学区内公办学校,好歹学区内好赖着,而且学业压力小不少。
实际经验是:学区内公办学校更适合广大普通家庭。
少数孩子就读高端国际学校或者更侧重服务的私立学校,融合包容性强。大多数普通家庭建议就近公办学区入读,因为融合教育环境这些年确实在进步。
我也跟风圈里很多家长做法,费尽心力舍近求远去乡镇生源不那么火爆的幼儿园融合,觉得这样的学校包容性会更大一点。
实际经验:离家近,是融合的重要条件。
我们上过两个以上口碑非常好的家门口幼儿园,也专门为他转到了乡镇幼儿园,还观察了不同亲戚孩子在老家的学校。
结论是:有条件选择还是首选好学校,因为孩子遇到有经验的优秀老师的概率高很多,同时同学及背后家长包容性高的概率也高很多。
舍近求远去乡镇学校融合,其实路上时间耗费太高,孩子在学校有个突发状况不能及时赶到,或者为了凑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完全被打乱,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融合的持久战。
我提前做好了陪读的准备,从心理到知识技能上,以防到时候需要心理发慌。
实际经验:能不陪则不陪。如果陪读,目标一定是为了不陪。
儿子入读普小后,适应性反应很激烈,我数次申请陪读,老师们谨慎坚持他独立上,我在教室外支援慢慢撤离,最终老师们完全能驾驭他。
我身边也有很多陪读多年的家长,最终也通过努力撤除了陪读。陪读只是我们支持孩子的方法,从开始陪读就要想着如何撤离。
随班就读就是孩子成绩不计入平均分,不纳入老师的考核,在最早期,我会担心是不是会被老师放弃,或者被大家用有色眼镜看。
实际经验:随班就读利大于弊,特别是情绪焦虑紧张的孩子,即便办了也不影响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关注。
我帮儿子储备的学业知识足以应对低年级要求。但是我还是做好了帮他申请随班就读的准备,在进小学前我专门去南京脑科医院复诊评估,拿了医学诊断,回到当地按照正规流程申请残疾证。
儿子三年级前学习还能完全跟随班级平均节奏,但是明显有压力导致他不稳定的情绪更加起伏。
所以,再三坚持申请下,学校批准了他随班就读,学业压力的降级让他情绪走向平稳。
随班就读不能随便办理,有严谨流程规范和明确的办理标准。
孩子如果没有办理残疾证,需要提供医学诊断证明和智力测评70分以下检测材料。
而我儿子智力超过70分,所以残疾证帮了他。
实际经验:提前做好材料准备,谨慎递交。
我是在深度辅导儿子的过程中,深深同理了他的不容易,所以在他大班时就做好了随班就读的各种材料。
和儿子同期入学的很多同类孩子,由于早期父母不能接受随班就读没做任何准备,等需要的时候再去办理,发现花费周期比预想的长和复杂,加剧了自己的焦虑和不安。
随班就读既不会影响升学,也不影响老师关爱孩子。孩子9年义务教育后,能达到考试录取线一样可以参加升学。
起初,我也很担心孩子随班就读后会被班级放弃,变成随班就坐。实际上,孩子有能力跟上学校节奏,没有人会放弃他。如果孩子真的需要支持,随班就读后老师和孩子的压力都会降低,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也更有利于老师从容协助孩子。
没有,负面影响完全没有,如果父母能过心理接纳关。
实际经验:孩子办理了残疾证在入学、补助等多领域内得到支持。
儿子在大班下学期办理了残疾证,入读普小后残联系统和教育系统自动连接,每年给有证的孩子发放1500补助,学校自动申请办理,无需家长操办。
此外,儿子学校是融合学校,他是被融合帮助的对象,每个月接受心理辅导和个案支持。
孩子在普校融合不顺利,是可以申请转到特校的。同样,孩子在特殊学校期间能力发展不错,也有申请转到普校融合的先例。
不过前者比重高,后者凤毛麟角。
以上经验基于作者所在的地区和城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