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特殊儿童家长来说,孩子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之一吧!照顾好自己,最基本的就是建立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喝水、吃饭、穿鞋、穿衣服、洗脸、刷牙……看起来都是最简单的事,但很多特殊儿童六七岁了可能还需要喂饭,是孩子真的能力太差吗,还是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训练呢?
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生存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他们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帮助特殊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呢?
孩子养育方式的改变,首先是从养育理念的转变开始的。只有建立了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观念,才会思考如何去做好。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天生特殊”,就包办了孩子所有的活儿。或者几次简单的尝试后,孩子没有学会,就断定孩子学不会。又或者,只重视对孩子智力、学习的训练,轻视了自理能力的培养,以至于给了孩子过多的特殊照顾,怕他们烫到或伤到或弄得一塌糊涂,还怕他们自己吃不饱或
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的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了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
孩子最先学会的往往是最简单的动作,然后才开始学较复杂的动作。比如吃东西,先学会用手抓东西吃,接着学会
用手捏东西吃,最后学会用勺舀东西吃,学习用勺时,孩子先学会用勺舀东西,然后学会把勺送进口里。根据孩子的能力,把事情拆分成细小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千万不能揠苗助长。
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比较弱,进步慢,但是他们也在慢慢地进步,需要家长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图省事,直接帮孩子做好,什么都替孩子包办,这事实上
是“剥夺”了特殊孩子自我锻炼,自理能力提升的机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多尝试,耐心引导是培养和提升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需要,被认可。如果孩子们没有做好或没有成功的时候,家长们不要急着苛责孩子,心态放平和。多鼓励,多放手,根据孩子的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入繁,让孩子逐步参与到家庭日常活动中,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当然,重复某个指令会孩子感到乏味,家长可以适当分解任务,设置孩子能达到的目标,同时可以借用绘本故事、音乐律动等方式激发孩子兴趣,让他主动参与其中,不强迫,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配合。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呢?我们整理了几个基础又日常的训练,一起来看看吧!
1.自己喝水
让孩子坐在小桌前,最初用双耳杯训练他自己喝水。先帮助他自己拿着杯子,把杯递至口中,稍微斜杯子,把少许水倒入口中,合唇,把水咽下去,随着儿童动作的协调逐渐减少辅助。
2.自主进食
将条形饼干或其他儿童喜爱的固体食物放在他面前,有味的食物最佳。特殊儿童不会自己拿起饼干时,可辅助他将饼干等送入口中。当他学会这个技能时,家长无需再帮他拿了。
3.用勺子吃饭
给孩子准备不易摔碎的碗或碟,易抓握的勺子。家长坐在孩子后面靠近持勺的位置,手把持着儿童的手腕,用勺子在碗内舀出食物,递向口中,边递边提示他:“张嘴,吃饭!"然后放开辅助孩子的手,让他自行将勺放入口中,轻拍他的手腕,让他抿嘴,再将勺从口中抽出,然后帮助并引导他将空勺放回碗碟中,同时提醒“再舀一勺"。
4.穿脱衣服
在家长帮助下穿衣裤。手伸向上衣袖内,当他尝试做时要称赞他。若家长口头提示无法完成时,帮他举手对准袖笼,他如伸手过来,同样给予表扬。穿裤子时,重复以上做法。
5.穿鞋子
初次训练时,用较宽松,尺码略大的鞋子,教孩子双手把住鞋,将脚伸入鞋口,再伸进鞋内,最后提上鞋跟,之后再用尺码合适的鞋练习。只要他们能把鞋套在脚上就应该表扬,当孩子提鞋跟有困难时,家长可以帮他提至一半,让他完成剩下的动作。
6.刷牙
先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将牙刷放入口中,以及正确的刷牙动作,然后教他如何往牙刷上挤牙膏,最后教他漱口,每次刷牙时,家长应边示范边让他模仿,以后在一旁用言语和手势提醒,鼓励他做好每一个步骤。
7.洗脸
让孩子学会从挂钩上取下毛巾,开水龙头,把毛巾放进水里,取出毛巾并拧干,擦脸五个步骤。其中关键是拧手中,家长先示范给孩子看,然后帮助他完成,最后再让他独立完成。每次洗完脸后要告诉他把水倒掉,把毛巾挂回固定的地方。
8.大小便训练
如果特殊儿童无语言或者不会说出需求,家长可引导孩子用手势或表情来表达要大小便,一旦孩子表达了排便需求,应立即带他去解大小便。如厕时再说与此动作相关的词句,如“宝宝尿尿,真乖”。孩子做不好时家长不要过分回责,而应掌握其大小便的规律。对他的每一次成功表达都大加赞扬,给予奖励。如尿裤子不要惩罚,但可以等一会再给他换裤子,同时再强调要大小便时,应告诉大人或老师,对尚未养成习惯的孩子,需估计他排尿的时间,并提前一会让他学在便盆上,让他知道尿裤子不好,大小便前要表达,当孩子解完以后,要让他知道必须擦干净了才能站起来,然后再指导他提上裤子并去洗手。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在劳动中,孩子们直接从自己的劳动体验里学习、认知、思考、感觉和行动,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经验,从而获得自信和满足。家长们应学会放手,给孩子们一个发展的空间,他们可以照顾自己。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