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乎上网友提出的一个问题,类似“隐藏”、“安稳度过”这样的相关词汇还很多。直面这些问题,很难给出答案,毕竟这背后隐藏着无数自闭症家庭所遭受的痛苦。消除大众对自闭症的歧视和误解这条道路,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度自闭症比起轻度和重度自闭症,更是一个让人难以判断的概念。根据邹小兵医生从自闭症核心症状——社交障碍的角度来看,对中度自闭症的定义为:“在被动的情况下会出现一定的社会交往,你要是不管他,有就一个人玩,但是你跟他一起,要求他跟你表达,这个孩子是会应答一些或者应答很多的,这种叫被动交流。”从比较细的社交和行为上也可以根据一些特征来判断孩子是否为中度自闭症。在社交方面,中度自闭症孩子存在明显的言语和非言语社交技巧缺陷,即使家长给予现场帮助,也很难正常社交,不会主动接近他人。当他人主动与之进行社交时,他们会表现出反应低下,或者不理睬。在行为方面,中度自闭症孩子的重复刻板行为会频繁出现,别人会明显发现孩子的一些功能受到影响。如果别人强行去中止这些行为,孩子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痛苦,而且家长也较难把探马从狭隘的兴趣中把他引出来。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度自闭症孩子比起轻度自闭症孩子好像更喜欢沉浸于自己的“小小世界里”,这则需要花费家长很多精力去帮助和引导孩子。那么如果给中度自闭症孩子进行大量的干预和引导,他们是否会有什么新的转机呢?这些中度自闭症孩子又能否接受到属于自己的权利呢?
据相关资料显示,自闭症孩子的发展很不稳定,很难预测,虽然年龄并不是预测干预效果的唯一指标,但一般来说诊断年龄越小、干预越早,效果就越好,邹小兵医生也曾说过,自闭症的诊断是动态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和学者也注意到,一定比例的谱系人士成长中,诊断结果会出现变化,甚至会失去“ASD标签”,也就是说不再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达到最佳结果,俗称“摘帽”。2021年4月7日,美国《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杂志上,刊登了费城儿童医院(CHOP)自闭症研究中心(CAR)的一篇有关“自闭症诊断标签变化”的研究报告。“他们发现幼年转换诊断标签(动态组)的儿童——无论是从ASD倾向到普通娃,还是从普通娃到确诊自闭症,大多是那些曾有中度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这也就是说,经过专业的干预后,中度自闭症孩子可以改善为轻度甚至“摘帽”,并且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个体。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被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一些中度自闭症患者也可能会演变成重度自闭症。我们知道大部分自闭症孩子是可以进入到正常学校就读的,这也是属于他们的权利。不过现实是,对于中度自闭症孩子,上学是可以的。但专家建议,这类孩子应当推迟入学1-2年,等孩子各方面条件都不太落后于学龄儿童,再进入普通学校上学,比如自理能力、书写能力、基本的表达交往能力、遵守规矩意识等。想要让中度自闭症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知识,家长和老师也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首先,家长要和学校沟通好,尽量让孩子在一个有利的氛围下学习和生活。很多家长非常纠结是否要告诉老师孩子有自闭症的事情,一方面怕说出来孩子受到歧视,另一方面担心孩子受到欺负,这样两难的问题,我们要有策略的去解决。我们先不和老师说孩子的诊断结果,就只和老师表明孩子现在存在的问题。比如,我的孩子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玩,不爱和别人对视,有时候做事特别的慢,有时会有些执拗或者发脾气,希望老师能理解和帮助他。其次,要根据中度自闭症孩子自身的学习情况看其是否有进步,不要拿学校的作业来给孩子压力。要辅导孩子学习,把基础打牢。这个进步可能很慢,也很艰难,我们要陪孩子一起走过来。再者,帮助孩子逐渐融入学校教学活动。中度自闭症孩子要是无法独立上小学,家长就要进行陪读,辅助孩子慢慢适应学校的环境,遵守课堂规则和管理要求,逐步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教学互动中。当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结果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不一定就是家长期望的,但还是要朝这个方向努力。最后,对于中度自闭症孩子,只要家长们找对了干预方法,他们转变成轻度的可能性也是有很多的,而且现在的案例也非常多,所以这部分家长们一定要自信起来,相信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同时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看到关于“自闭症孩子如何隐藏在社会中之”类的提问,能够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