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海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孤独症人士,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们却日渐年迈,“将来我走了之后孩子怎么办?谁能照顾我的孩子?”这成了横亘在家长心中不得不解的难题。
为此,光大信托在2021年3月成功设立国内首单身心障碍服务信托,并引入监察人机制。今年上半年,公司全力推进身心障碍服务信托流程标准化,目前已基本实现一键购买。
究竟什么是身心障碍服务信托,这款服务信托又将如何帮家长们排忧解难?
产品设立:偶然中的必然
2020年9月,光大信托慈善信托办公室(简称“慈善办”)主任乔方亮出席了深圳市地方金融局和深圳市残联共同主办的论坛,论坛上发布了《关于促进身心障碍者信托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大学金锦萍教授作为委员会特聘专家做了讲解。“那是我们第一次听到‘身心障碍者信托’这几个字。” 乔方亮说。
“回到北京之后,我们专门跑到北大去跟金老师请教,反复沟通,与公司的律师反复磨合,用了半年多时间才确定了合同版本,2021年3月份完成了全国第一单身心障碍服务信托的设立。” 乔方亮回顾道。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残疾人8502万,心智障碍者保守估计1200万,约占中国人口1.5%。
现如今,一年多时间里,光大信托已经成功落地了近十单,单个项目规模30万元左右的身心障碍信托产品。乔方亮坦言:“现在家长还在尝试阶段,‘托孤’的重任我们也建议他们一点一点来,我们相信凭借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最终会赢得家长们的信任。”
在这些偶然因素的背后,是国家、社会、行业对身心障碍者的关注。
“我们作为一家金融央企,开发相关助残产品是我们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乔方亮说。
除此之外,信托行业转型也为产品设立提供了契机。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今年4月监管推动信托行业分类变革,将信托分为三大类: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后两类是信托行业独有的业务,但是公益慈善信托的规模太小,很难支撑起整个信托行业的发展。相比之下,这三大分类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就是资产服务信托。身心障碍服务信托正是属于资产服务信托的子品类。
产品模式:“管钱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钱”
所谓身心障碍服务信托,就是父母在世时提前拿出一笔资金设立一个信托,明确这笔资金专门用于身心障碍子女的照护,等到父母去世后信托正式启动,由信托公司每月给养护机构支付费用,由养护机构来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通过这样一个架构设计,原来父母去世后是托孤给某个个人,现在是托孤给一个机构或者说一套系统。
30万元是该产品的最低起投金额,且受益人需持有残疾人证。
在身心障碍服务信托的架构中,共有八个关键角色。
光大信托身心障碍服务信托交易模式
首先,信托基本当事人主要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委托人是身心障碍者父母,受托人是信托公司,受益人是身心障碍孩子。
信托结构中权利最大的是指令权人,主要职能为:发送指令至受托人,对信托专户闲置资金进行投资;选择服务机构并与其签署服务合同,指令受托人支付费用至服务机构。信托成立时,委托人为第一顺位指令权人。乔方亮建议,由父母在生前提前选定指令权人并确定顺位。
其次,结构中包含三个外部服务机构:(1)专业护理机构是实际给孩子提供日常照护的机构,包括教育、医疗、康复、就业、基本生活照料直到殡葬等专业服务;(2)三方评估机构(也叫管家机构)主要是要评估受益人需求,设定服务标准并对服务质量做出评价;(3)信托监察人:监督信托公司、专业护理机构和三方评估机构,保证各方忠实履行合同义务,如有违反可以提起公诉,更换相关机构。
乔方亮介绍,光大信托目前已和全国十几家专业服务机构建立了联系,同时建立了服务机构白名单。
光大信托方面提供的合作机构名单显示,包括星星雨、慧灵、晓更、融爱融乐、利智、光大养老等,服务群体均为孤独症和心智障碍人士。其中,星星雨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服务的民办非盈利机构(NGO)。
2021年9月,星星雨的创始人、电影《海洋天堂》的原型——田惠萍与光大信托正式签署了信托合同,为自己的儿子杨弢设立了身心障碍服务信托。
此外,乔方亮补充说:“在监察人机构方面,我们把浙江、江苏、甘肃等地的残联、民政部门、公证处也列了一些名单,目前在浙江、江苏都有了实质性的合作。”
最后,产品结构中还有一个受捐方。如果受益人身故,在信托清算剩余财产时建议做捐赠处理,避免其他近亲属因为觊觎信托财产,而对受益人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同时,通过设立慈善信托用于帮助同样遭遇的困难群体。
乔方亮称,通过以上结构设计,身心障碍服务信托可以实现“管钱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钱”,保证当事各方权力相互制衡。信托公司管钱但不管事,指令权人有权下达指令使用资金,但接触不到资金,护理机构负责日常照护,确保身心障碍者享受到高质量服务。这样各方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就集中在“孩子有尊严的生活”上来。
“因为规模小,这项业务几年内是很难实现盈利的,甚至是实现盈亏平衡都很难。但是作为央企,我们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乔方亮表示。
未来发展:打通上下游,丰富资产类别
事实上,为了解决“托孤”问题,已经涌现出遗嘱、保险等多种措施。
乔方亮分析称,遗嘱也能解决“托孤”问题,但是托付于个人难保世人都如诸葛亮,“白帝城托孤”后鞠躬尽瘁,没有取而代之。信托是交给一家金融机构,用制度的方式做到完善保障。保险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执行人,最后赔付的是一笔资金,但身心障碍孩子的问题是有钱不会花。
在专门针对孤独症群体开发产品方面,光大信托的身心障碍服务信托拥有先发优势,但仍有障碍和问题等着突破、解决。
首先,乔方亮表示,身心障碍服务信托想要做好,上下游产业链必须完善打通,相关的服务机构、评估机构也需要发展起来,这是做该项业务的堵点。
“目前第三方评估机构及全国性的护理机构均较为紧缺,资源空白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往没有相关机构持续做强做大的成功案例,因此相关机构不敢做长期投入。现在设立了信托,资金来源有了保障,服务机构就敢于加大投资了。我们希望有更专业、全国性的服务机构能够跟我们一起成长。”他说。
其次,信托财产的类别亟待丰富。
乔方亮表示,有人说信托是个“百宝箱”,他觉得非常形象。除资金之外,公司正在探索将其他类型的资产装入信托,比如目前正和各家保险公司做法律上的沟通,将保险金作为信托财产。
他也提出:“由于机构持有房产比个人持有房产要面临更高的税收负担,我们正和残联、税务机构沟通,希望能够对这些特殊群体实行税收优惠。这些都需要监管机构的支持,需要监管部门、税务部门给予这些特殊群体更多关注。”
资产更加丰富的同时,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是光大信托的职责之一。据了解,相关信托投资收益跟底层投资产品挂钩。
乔方亮指出,这些资金需要长期规划,不追求短期一两年的回报。其他信托产品以2-3年为主,身心障碍信托需要5年、10年以上,甚至是几十年,将来做到一定规模后,公司会考虑单独开发更适合的产品。
最后,秉持着“三专机制”(专业团队、专属制度、专案流程)的光大信托慈善办,正将身心障碍服务信托与其他业务相结合。
乔方亮说:“对于30万元门槛无法达到的低收入家庭,我们会用慈善信托的方式给予帮扶。同时也考虑做一些养老产品,服务晚年失能、失智的老人。”
光大信托方面表示,公司与多家养老机构建立了合作,目的是为了实现“双养”:如果子女是身心障碍者,他们很难赡养自己的父母,父母会和公司单独签订养老信托,这样自己的养老问题和身故后子女的养护问题就能够同时解决。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光大信托备案慈善信托数量134单,资金规模7.8亿,在全国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
光大信托目前正在尝试运行2单身心障碍服务信托项目,乔方亮透露,信托合同约定是在委托人身故或无力照顾孩子后启动,但有家长提出尝试运行,为“星星的孩子”保驾护航。
拨开云雾,让“星星的孩子”继续闪闪发光,光大信托正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