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医院,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用专业知识和爱心,守护着每一位自闭症患儿。一个微笑,一声“谢谢”,一个拥抱……是孩子的进步,更是她们工作的动力。她们,就是济南医院自闭症儿童特教老师,26岁的杜英洁就是她们其中的一位。
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为孤独症儿童、“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老师需要付出比普通教师更多的努力。三年来,杜英洁凭着对自闭症孩子的关爱,对特殊教育这个职业的热爱,她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永恒的热情,为自闭症患儿带去希望。
意外投身特殊教育
让她的人生充满阳光和温暖
“很棒,来,让我们找一找哪张卡片上的小朋友是难过的表情……”世界自闭症日前夕,爱济南记者来到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此时,杜英洁正在为自闭症患儿盼盼(化名)进行一对一授课。工作的这三年,杜英洁一直关注着盼盼的成长与变化。起初,盼盼认知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差,经过康复训练后,现在的他可以把绘本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还能回答绘本中很多故事情节的问题,情绪也相对稳定,负面情绪也很少发生。
刚开始工作时,杜英洁常常因看不到学生的进步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为了对患儿负责,为了让康复内容更加贴合患儿,杜英洁每天坚持参加晨会,在小组内讨论患儿病情,同事之间互相分享经验,共同学习进步,并针对不同的患儿制定个性化学习内容。“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每位患儿都有进步和变化。”杜英洁说,“即使很困难,我也要尽全力去尝试,让他们缩小与正常孩子之间的距离。”
杜英洁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她就报考了潍坊学院师范专业,但因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了特殊教育专业。“从学这个专业开始,就决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了,而且也会一直干下去。”在她的人生中,这意外步入的专业,既让她用爱心为自闭症患儿家庭送去了一抹光亮,又让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和温暖。
五心服务赢得赞誉
孩子的进步是她坚持的动力
璇璇(化名)会跟人说“你好,再见”了;彬彬(化名)能分辨不同交通工具的鸣笛声了;小凯(化名)会从1数到10了……每位自闭症患儿的一点点进步都是她所坚持下去的动力。说起三年的变化,杜英洁满满地成就感。
据杜英洁回忆,工作三年来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教的第一个学生小茹(化名)。那时小茹只有3岁,是一位非常典型的自闭症患儿,刚来的时候不会与人对视,不会宣泄情绪,听不懂别人的话,也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外界的一切都和她没有关系。针对小茹的情况,杜英洁为小茹制定了言语训练、认知功能障碍训练、感统治疗等方面的系统治疗计划。
在前期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小茹刚开始的时候适应性差,上课容易哭闹,杜英洁为小茹创造了有安全感的环境,小茹渐渐较之前更加配合,可以间歇性坐在课桌上配合杜英洁完成个人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当小茹第一次能听懂我说的‘把小兔子拿给老师’的时候,当时心里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有些对于正常人来说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对于自闭症孩子却需要训练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因此从事她们这个行业,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五心”,即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和恒心。正是杜英洁在实际工作中用“五心”面对孩子,给予他们无条件的关爱,所以这些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她,也因此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赞誉。
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坚守
让“星星”重新绽放生命的光芒
在充满希望和成就的康复训练中,杜英洁享受被需要的感觉,她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做孩子探索世界的同路人。
工作以来,杜英洁时常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为工作目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和研究让自闭症患儿更快康复的方法。她告诉记者,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自闭症,最好的介入方式就是尽早做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更多患儿、挽救更多家庭。
杜英洁坦言,“希望能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尽早地让自闭症患儿像正常孩子一样回归学校,回归社会。”同时,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其实,像杜英洁这样的自闭症儿童特教老师,在济南医院康复医学科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还有很多,她们在守护中收获喜悦,在努力与坚持中收获信任。她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坚守,让一个又一个特殊的孩子在特殊的关爱下,从痛苦和失望中看到希望,重新绽放出生命的光芒。